监理:基于知识系统的施工进度自动安排(三)

来源:监理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11    监理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2.4.知识系统模型 
  知识系统模型采用产生式系统,即基于规则的系统,知识库主要用于存储规则,主要规则包括施工活动逻辑关系相关规则和施工活动持续时间相关规则两类。 
  本文系统施工活动逻辑关系推理的控制策略采用正向推理法,系统具有较高的模块化水平。 每一个“如果⋯⋯那么⋯⋯”规则相当于一个知识块,整个知识由许多知识块组合而成,知识块间的相互作用由数据库控制。 
  推理的基本过程是:首先检验下一条规则,如果所有的规则都已经被试过,则推理过程就结束;否则检查这条规则的结论是否已储存在数据库中,如果是,则跳过这条规则,否则进一步检查其条件部分是否都能满足。如果某规则的所有条件都能满足,系统将结论存入数据库。施工活动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推理的知识系统模型见图3。

  3.进度生成系统 
  进度生成系统的主要根据是工作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工作活动的持续时间,已知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就能唯一地确定项目的进度安排。前后两个施工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四种:结束—开始(finish to start,FTS),结束—结束(finish to finish,FTF),开始—开始( start to start,STS),开始—结束( start to finish,STF),其中以FTS 的逻辑关系最常见。进度生成系统所需要的工作活动名称及其持续时间主要从数据库读取,工作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从数据库读取。进度生成系统原理见图4。

  施工进度生成系统首先对施工活动逻辑关系进行预处理,找出明显逻辑关系错误,结合工程经验和知识库,生成进度安排规则。然后对施工活动进行节点自动编号,整体布局节点位置。 根据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计算各施工活动的时间参数,如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自由时差等。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前一般设有总工期目标和一些里程碑界节点事件的事件目标,对比分析总工期目标与各施工活动的时间参数,如果存在误差,则调整施工活动的持续时间或调整施工活动之间的搭接时间或逻辑关系。 如果施工总工期和部分里程碑节点时间与限制条件一致,满足用户要求,则输出结果。
  (考试大监理工程师站点编辑)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