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宏观经济复习指导(二十五)

来源:投资项目管理师    发布时间:2013-04-09    投资项目管理师辅导视频    评论

货币政策(一)
一、内容提要
1、货币的作用
2、货币供应
3、货币流通
4、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测定指标
二、重点、难点
货币供应和流通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测定指标
三、内容讲解
《大纲要求》:
1、了解货币的作用
2、熟悉货币供应
3、熟悉货币流通
4、熟悉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测定指标
4.1  货币
货币在商品世界中是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出现的,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实物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
4.1.1(了解)货币的作用
(1)货币的本质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物;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货币从它的自然属性来说,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任何人都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是一般等价物,握有它就等于握有任何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
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券(纸币),其他的形式有商业票据和存款货币。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存款货币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它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不兑现的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发钞银行,成为无限法偿货币和最后支付手段。
3)银行券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存款货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
(4)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5)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指政府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能够直接控制的货币,由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它是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例题1、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的主要阶段是()
A.实物货币
B.表征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E.纸币
答案:A、B、C、D
解析:经历4个主要阶段:ABCD,其中,现代货币的形式是信用货币,而电子货币则是新型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J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
4.1.2(熟悉)货币供应
(1)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
(2)货币供给主体
1)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
2)商业银行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
(3)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总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为:
MO:流通中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M1=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现金M。,是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流通中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现金是货币供应量中最活跃的货币,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购买商品和劳务,与居民消费物价水平有密切关系,历来为中央银行所关注。
M1是反映企业资金松紧的重要货币指标,其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助于分析短期经济运行的状况,日益成为中央银行调控的重要指标。
M2,其流动性次于Ml,但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有助于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走势,在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时,常用M1/M2来说明货币的流动性。
(4)货币供给的制约因素
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2)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3)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例题2、制约银行货币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A.社会对贷款的需求状况
B.商业银行存款的保留情况
C.企事业单位持有现金的情况
D.个人手持现金情况
E.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情况
答案:A、B、C、D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