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中西文化的融合

来源:人力资源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06    人力资源考试视频    评论

  1978年,松下电器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它标志着国际企业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步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化企业与国内企业将在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上展开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松下的这一做法为自己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机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机遇。这种融合不是一番风顺的,必将充满荆棘,但是其前景也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彼此学习,共赢共进。
  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内涵
  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注重和谐、秩序,信奉天人合一,不崇尚征服自然,而倾向于顺其自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视社会稳定,政治价值优先,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肯定对国家和社会的报恩或献身意识,肯定上下级的忠诚关系,遵守纪律,官本位,官民一体化,习惯于“人治”,办事讲“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突出个人,以家庭为本位,稳定家庭生活。家庭有照顾好成员的职责,重视教育,望子成龙,以储蓄、勤俭为核心的财富态度,坚守以孝道为中心的家族主义,个人利益服从家族或组织利益,敬业乐群,和睦人际关系,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好比是太极图,圆满、优美、包容性强,是内敛型的;而西方传统文化的图腾是十字架,即锋芒毕露,刚劲有力,是发散型的。中国人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把自己同外界分开,而不是为了向外界进攻,中国近代的开放也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是中华文明在海外大范围主动传播的机会较少,对于偶尔传入的异质文化的整合力却非常强;而西方由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使命”观,使他们相信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最符合人性的,因而值得在全世界推广,这种基督救世文化传统决定了他们在对外交往中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随着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增多,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
  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近些年在一些国际化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遍的运用,是当今欧美成功公司人所共知的“秘密武器”。它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适应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趋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现代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软性管理模式对于经济依然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邓小平所言: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二、国际化企业——中西文化的融合的平台
  国际企业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如何开拓中国市场,如何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如何从使企业文化更好的为企业战略服务,如何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市场、员工和市场的管理者——政府,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国际化企业的老板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企业内部,这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趋势更加迫切,企业不但要做好经营,更要为这种文化的融合提供一个平台。这种平台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国际企业加强了对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争夺和分享。无论在出版、报刊、音像、还是在影视、娱乐、广告和旅游业中,资本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智能资源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载体不断出现,一些现代化程度高的图书馆和资源库收藏的新载体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包括各种实物和博物资料,如书画、乐谱、手稿、服装、电视节目等,涉及与人类文明有关的一切纪录及其载体。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员工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数字化革命强化了知识的编码过程,各类资料、图像、音像等都可以编码化,电子网络则将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这便可以大大加快可用知识存量的增长速度和知识流量的流通速度,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网络。
  第二,合理的资源配置。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国际化企业中形成的内部分工和协作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的缩影,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企业中的各种文化资源是国际化企业在中国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和《朝日新闻》从1996年2月起同时在香港开设卫星版。设在东京的报社总部每天将排好版的样报,采用电脑和通讯卫星传到香港,几分钟后,香港的印刷厂和日本的印刷厂几乎同时开印,再利用香港作为信息中心的优势,迅速传播到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也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有16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它的高质量的音乐制作使全片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音乐场面占有全片的75%长度;又如美国的《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发行,它的48种国际版本发行量达到2800万份,远远超过它在国内480万份的发行量;针对妇女的美国《大都会》杂志也有36个国际版本,1996年国内发行270万份,而国际销售额突破450万美元。它的北美部负责人说,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谁就能有效地拓展全球市场!
  第三,资源利用的集团组合。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资源,许多企业纷纷走向同中国企业的联合与兼并,形成大的集团。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通过共同使用机器设备、信息网络、交通工具、专业人员等,降低成本,提高产出;(2)通过产权交易、兼并和破产,把效益差的不良资产抛向市场,再把优良资产组合起来,提高资产效益。(3)中国人内部的自治,让中国人管理中国人,从而规避文化的冲突带来的管理失效。联合与兼并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迅速增强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比如法国著名出版集团Hachette股份的50%为法国经营航天、通讯和高速铁路业的马特拉工业大财团所购买,后者投入了大约20多亿美元;另一个出版集团Cite的65%股份也被法国通讯公司和电子公司所掌握。1998年初,法国公用事业、建筑业和通讯业的巨头GE公司投资控制了世界第五大综合出版集团哈瓦斯集团30%的股份。
  三、西方管理的中国化——认识、理解、融入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以资讯科技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企业用以影响员工行为的文化结构必须随着时代、地域的变化而加以改造和转换,否则,它将阻碍企业发展的进程。一个国际化企业是不可能建筑原有的单一元素文化上的。企业的发展根本是“人的发展”,企业的进步首先需要的是文化的包容和多元。所以,国际企业在进入中国,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和遵循国际经济惯例,还应当注意建立与时间、空间相适应的一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应该包含中西文化的合理内核,又具时代性。它要求人们抛开实用理性的消极方面,剔除理论理性的偏激部分,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来审视周围的一切,追求真理,直面人生而不是埋头感官享受、玩世不恭;崇尚法治而不是推崇强人政治;要求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而不是趋炎附势、依傍权力;提倡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欺上瞒下、黑箱操作的旧式文化,如此等等。我们说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一次新的更全面的对外开放,同时国际企业管理的中国化也就更需要包括中国的传统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国际企业愿意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文化、将企业文化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扬已之优抑人之劣,激浊扬清,互通有无,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局面。

更多阅读:

“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对策研究   决定职工薪酬的五大指标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