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综合排放标准》考点要点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师    发布时间:2013-04-23    环境影响评价师辅导视频    评论

  术语
  1、无组织:无排气筒或低矮排气筒排放
  2、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监测时应在上风向2~50米设1个参照点,下风向2~50米设4个监控点,以浓度最高值计算,设点高度1.5米~15米,监控点与参照点距离不小于2米。其余在下风向单位周界外10米设点,若预计无组织最大落地浓度超过10米,将监控点移至最大浓度点。
  3、排放氯气、氰化氢、光气,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米。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适用范围:按照综排与行业不交叉的原则,除锅炉、炉窑、火电、炼焦炉、水泥、恶臭、汽车、摩托车外,其它均执行该标准。
  2、指标体系:规定了33种,3项指标----有组织:最高浓度、最高速率,缺一均不达标。无组织:监控点及浓度限值。
  3、标准分级:一、二、三级(现有);二、三(新)级别与功能区类别对应,一类区禁止新建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的改建执行现有的一级。
  4、排气筒高度速率的规定:
  (1)200米半径范围内建筑物5米(注:锅炉标准中是3米),否则速率严于50%执行;
  (2)排相同物,2筒间距小于高度之和应视为1根等效,等效后速率为2者之和,即Q=Q1+Q2,高度为2者平方和的一半再开方,即1/2(h12+h22)再开方。位置筒1、2连线上,以1为原点 则,距筒1的距离X=a(Q-Q1)/Q=aQ2/Q (a为2筒间距)。
  (3)若筒高出于2标准之间,以内插法算最高速率,例如:筒高18米,在15米~20米之间,故内插算 Q=Q15+(Q20-Q15)(18-15)/(20-15) 
  理解记忆:高度在2者间,速率肯定也在2者间,所以 速率=低筒的+2者速率差/高度差X比低的高多少Q=Q15+[(Q20-Q15)/(20-15)]X(18-15)
  (4)若筒高在之外,即大于最大或小于最低,用外推法。理解(验证结果正确与否) H高于最大,Q比然高于最大,反之亦然。
  1)高于最大值时  Q=Q高(h/h高)2   如:新源SO2 筒高H=110 米>100米(最高值) 则 Q110=Q100(110/100)2
  2)低于最低值时  Q=Q低(h/h低)2  如 新源SO2 筒高H=10 米<15米  则Q10=Q15(10/15)2
  (5)新源高度不应低于15米,若必须低于15米,应按标准外推(上面第4条第2)点)后再严于50%。
  注意与(1)条及过滤排放标准对比下, 这里强调外推后严50%
  5监测采样与频次要求
  (1)三项指标均为任何1h平均值
  (2)有组织:1h或1h等时间间隔4次平均
  (3)无组织:
  1)监控点、参照点,连续1h平均
  2)若浓度偏低:可延长采用时间
  3)若分析方法灵敏:等间隔4次平均
  (4)特殊情况
  1)间断排:排放时间t<1h,应在排放时间内连续或等间隔2~4次平均。 注意有组织为4次平均
  2)间断排:t>1h,应连续1h或,1h内等间隔4次平均。
  (5)事故监测不受上面限制
  (6)验收按验收执行
  二、《技术方法科》目中验收部分有关大气监测频次的要求
  1、有组织
  (1)明显生产周期的——2~3周期,每周期3~5次
  (2)连续稳定的——不少于3次,火电颗粒物不少于3分钟
  (3)非稳定的——加密加测,每天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不少于3周期,每周期2~4h
  (4)有特殊规定,按标准要求
  2、无组织
  2d3次,每次连续1h或1h内等间隔4次 根据浓度、分析方法、灵敏度延长或缩短时间t。

  考试大环评工程师站点——值得您收藏的好站点!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