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什么?

来源:环保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25    环保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

  生物圈保护区有哪些特点?

  生物圈保护区是按照地球上不同生物地理省建立的全球性的自然保护网。世界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把全世界分成193个生物地理省(分布在我国范围内的有14 个),在这些生物地理省中,选出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圈保护区。它不仅要具有网络的特征,还要把自然保护区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人才培训、示范作用和当地人民的参与结合起来,其目的是通过保护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来保存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生物圈保护区具有3个特点:首先,它是受保护的典型环境地区,其保护价值需被国内、国际承认,它可以提供科学知识、技能及人类对维持它持续发展的价值。其次,各保护区组成一个全球性网络,共享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研究资料。再次,保护区既包括一些受到严格保护的“核心区”,还包括其外围可供研究、环境教育、人才培训等的“缓冲区”,以及最外层面积较大的“过渡区”或“开放区”。开放区可供研究者、经营者和当地人之间密切合作,以确保此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他组织的配合下,从1971年起实施“人与生物圈”综合研究计划。它是一项国际性的、政府间合作研究和培训的计划,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的资源、保存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以寻找有效地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途径。

  通过全球范围的合作,达到如下目标:

  ——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为有关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长期的系统监测,研究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为提供对生物圈自然资源的有效管理而开展人员培训和信息交流。

  人与生物圈计划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有100多个国家参加。中国于1972年参加这一计划并当选为理事国,1978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目前,我国有28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梵净山、武夷山、神农架、锡林郭勒、博格达峰和盐城等。我国还将建立中国生物区保护网络,以吸引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加入,并逐渐向国际网络输送。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