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教材哲学知识:物质和意识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

  作为哲学范畴的 物质,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关于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肯定 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科学概念,从而同把物质 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这个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它不仅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哲学指导,而且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 知论的思想武器。

  运动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 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世界上的事物千 差万别,变化多端,但它们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各门科学的发展都不断地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 质,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中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容,就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 体现。所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从一般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意识的出现,大致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阶段: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 物的感觉和心理;然后到人的意识的产生。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 了物质器官;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提供了物质外壳;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 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 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具有调控性和指导性;作为意识活动重要内容的人的心理对人的生理具有影响和制约 作用。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并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实践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具体表现为,意识具有认识的作用,预见的作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和选择方案的作用,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作用,规范和调整社会成员的关系和行动的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 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同以往的唯物主义在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即都坚持物质本体论和世界可知论。和旧唯 物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物质转化为意识,意识又转 化为物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而主观世界的改造,又进一步推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哲学的使命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 世界,只有在改造世界中才能认识世界。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