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教材哲学知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辩证法又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唯物辩证法还认为,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把握某个事物或某个要素时,要注意把它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或要素联系起来看。

  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能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就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法有三种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如果有变化,也仅仅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外力的推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外因是事物外部的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论,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唯物辩证法认为,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韵规模、速度和程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及其结构的变化,是一种质向另一种质的突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旧质限制了量的活动范围,如果没有质的根本变革,量的变化就不可能超出旧质的界限。只有通过质变,事物才能在突破旧质界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五、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它物的方面。事物的肯定与否定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一一既克服又保留。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的作用,它把否定和肯定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有批判地借鉴,反对否定一切的狭隘民族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事物发展是不断地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又要增强忧患意识。

  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对世界普遍联系基本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一系列范畴。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外部联系和内部特征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特质。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是感官可以感知的,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普遍的共同的。第二,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脱离现象的纯粹的本质。任何现象也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没有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掌握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质和现象的对立,说明科学研究的必要;本质和现象的统一,说明科学研究的可能。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第一,原因是引起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引起的现象,两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区别。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不可分割。因果关系原理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从分析因果关系人手观察事物和现象是一条重要的思维方法。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和结构及其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内容和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第一,内容是指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事物的构成成分、内在特征、运动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形式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内容活跃易变,形式则相对稳定,内容不同于形式。第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由此形成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不断地使形式与内容之间由相对适合到相对不适合再到相对适合的发展。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注重内容,善于选择合适的形式;根据内容与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推动事物的发展。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必然性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偶然性则是由事物外部的非根本原因引起的,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的地位。第二,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由此开辟自己的发展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偶然性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利用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尽量避免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以便充分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做到处变不惊,应对自如。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一对范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现实性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现实不等于现存;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有好与坏,大与小,现实与抽象之分。可能性不同于现实性。第二,现实性离不开可能性,它来自于可能性又孕育着新的可能性;可能性也离不开现实性,可能性的根据在现实性中。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相互转化。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出发,在现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可能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好的可能性,避免坏的可能性。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