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考试2010年上半年社会热点: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警示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警示
  29日是第15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正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安全教育活动。
  然而,就在几天前,福建省南平市却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一名男子在当地一所小学门口连续砍伤、砍死13名学生。虽然犯罪嫌疑人已被批捕,学校也恢复了正常教学,但血淋淋的事件再次敲响校园安全的警钟。
  事故频发:多少家长心中的痛
  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23日7时20分左右,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一名身穿灰黑色秋衣的中年男子拿着刀追杀正在等待进校的小学生们。
  短短55秒钟,8个小生命殒逝,留下的只是家长脸上那无助的泪水和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痛。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当地公安机关认定,这是一起蓄意行凶杀人案件。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去年在全国10省市开展了校园安全状况调查。该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雯说:“溺水、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等仍是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此类事件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人士对校园的伤害在抬头。”
  一名学生家长目击了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的全过程,他对记者说:“决不能让无辜的孩子受到伤害,这一幕希望再也不要发生了。”
  然而,这样的惨剧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就曾接连发生3起校园绑架案,凶手手法残忍,3名被绑架学生除1人被成功解救外,其余两名惨遭杀害。
  成都市市民张军的孩子正在读小学。她说:“孩子在学校里,我们还是比较放心的。最担心的是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这段时间,与社会接触多,安全管理也最薄弱。”
  刚出版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指出:“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显示校园安全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保护好每一名孩子,强化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更应是全社会的责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一起起校园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校园安全还存在亟待完善之处。
  从教育到保障皆存在“缺位”现象
  校园安全事件为何一再发生?记者采访了一些教育界人士及专家学者。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难,是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重庆一所小学的校长直言不讳,“我们学校门口小商小贩特别多,但学校没有执法权,只能靠公安等部门来协调解决。那些部门工作量大、人手也不够,常常今天整治好,明天又乱了。有些地方,部门推诿现象也存在。”
  据了解,教育部、公安部等10个部委局2006年就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各政府部门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规定是有,关键在于能否落实。”一些小学校长直言不讳。
  校外安全整治难,校内安全也难管?在南平小学凶杀案发生前几天,福州市琅岐金砂小学户外黑板报围墙顶盖倒塌,造成5名学生死亡。
  “校内安全事故发生,主要还是一些学校安全意识淡薄、责任缺失造成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说。琅岐金砂小学事故发生后,福州市一位主要领导表示,各级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到位、检查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处理不到位等问题。
  “一些学校还存在‘重善后、轻预防’的校园安全观。”王大伟说,“我去给学校开讲座,校长们常对我说,最需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事件发生后与家长进行谈判。”
  另外,一些学校、家长容易陷入“重应试、轻安全”的误区,使安全教育成了教育“末梢神经”。王大伟告诉记者,去年他在一个北方城市举办安全教育讲座,发了两万多张门票,只有57名家长来参加。“讲座不仅免费,来了还能免费拿两瓶矿泉水。为什么家长们不来参加?”
  “无论是校舍自身存在安全隐患,还是相关制度有弊端,说到底要靠人去解决。”胡光伟说,“像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既是一起偶然的校园安全事件,更是一起社会事件,应引起全社会反思,如何去消除可能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隐患。”
  构筑安全网:有待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合力
  近年来,每当一起校园安全事件发生,都会伴随着当地政府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大反省”和“大问责”:黑板报墙体倒塌后,政府部署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踩踏事故发生后,教育部门试行错峰放学和紧急疏散演练;绑架案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开始在校园周边增加警力。问题是“亡羊补牢”何时变成“未雨绸缪”?
  不久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成都教育局校园安全管理处处长吴小刚说,目前,我国有许多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只有门卫,没有安保,这就削弱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像成都龙泉驿区,区政府每年拿出500多万元专项经费,给每所学校配备了专业安保人员,这几年就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件。
  为强化校园安全,李雯则建议:“教师轮值制度绝大多数学校都有,但具体落实情况不同。如果每天能确保有几名轮值教师和保安人员对校园进行巡视,许多安全隐患或许就能被及时发现。”
  “每年中小学校园安全月都会开展安全宣传。”王大伟建议,将安全歌谣编入教材,定期开展安全避险演练。
  “不能一出事就把板子打到学校、公安等部门,家长也应当反思。只有把安全预案放到学生脑子里,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呼吁,校园安全的家庭教育同样不能“缺位”。
  “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共同编织一张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齐抓共管学校安全网,有关方面都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崔昌宏说。让校园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要将校园安全措施制度化、常态化,不留安全死角,还须调动多方面的力量
  自3月29日起,北京安排警车在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校门口,既震慑犯罪,又能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这一举动,让北京的家长们心里踏实不少。
  校园安全牵动人心。人民网“关注中小学校园安全”网上问卷调查显示,88%的受调查者称自己或身边的孩子经历过或大或小的校园安全事件。
  校园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本来就相对脆弱,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存在各种影响儿童安全的因素,因此校园安全问题更应引起高度关注。
  具体地说,过去影响儿童安全的主要因素,如自然灾害、溺水、失火等仍然存在。而由于亿万农民的进城务工,留守儿童大量滞留乡村,或在寒暑假期间因探亲而走进陌生拥挤的城市,致使他们的安全保障系数严重下降,也常常带来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
  众多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春期孩子,与处在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环境不期而遇,迷惘叠加、诱惑倍增。而埋头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成年人,无暇走进孩子们的“心理胡同”,一旦有偶发事件的刺激,不可预测的青春危险期便可能失控,进入吸毒、心理异常、自杀、犯罪的高危时期。
  为校园安全撑起保护伞,政府责无旁贷。去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庄严承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当时会场上雷动的掌声,也透出这是深孚民心的承诺。现在,北京警方率先主动出击,做出了表率。但是,要推出中国版的校园安全防护方案,将安全措施制度化、常态化,不留安全死角,还须调动更多方面的力量。
  公安力量首当其冲。除了威慑性地在上下学时间以警力守护校门,更要在平时加强与校方联系,经常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在校园安全有受到威胁迹象时,及时出警,及时排除。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的警方应该有相应的校园安全预案。
  学校责任尤为重大。近年来,时常出现学生因师生冲突、情感纠纷或应试焦虑而自杀的事件。关于青春期的心理疏导、灾难和事故中自我保护的常识等,在当下的教育中仍然是醒目的缺失,教育部门是否能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和工作重点?
  我们期待着,孩子的父母、社区街道等方面,也能参与进来,联手织出一张安全网,让校园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