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第二节-近现代史

来源:党政公选    发布时间:2012-12-17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八、帝国主义战争与民族独立运动

  进人20世纪,世界历史开始了新时代。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世界经济最终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同时,展开了瓜分世界领土的激烈斗争,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结成不同的军事集团,把争霸的局部战争演进成世界大战。世界大战也使帝国主义的政治统治产生了危机,对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以德奥意为一方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为另一方的“协约国集团”对立的局面。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终于点燃了欧洲的火药库。随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正式宣战,德国对俄、法宣战,英国对德国宣战,至8月6日奥匈帝国正式向俄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这场世界大战共有三条主要战线:西线是英、法对德国战场;东线是俄国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战场;南线是奥匈帝国对俄国与塞尔维亚战场。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历时4年零3个月。这场战争的范围从欧洲扩展到亚洲、非洲和美洲,席卷3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人口超过15亿,占当时全球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的总兵力达7000万人。这场战争中各交战国的目的是扩张领土,争夺霸权,寻求所谓政治均衡。战争的直接结局是,摧毁了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帝国,消灭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彻底瓦解了腐朽反动的奥匈帝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由于其基础以及国际联盟的先天不足,使20世纪初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变得极其脆弱。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矛盾更加错综复杂,法西斯主义乘机在德、意、日崛起并占据统治地位。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扩军备战,终于在20世纪的30年代末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政府总理,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并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30年代中后期,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使德国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在中欧的扩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和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这场战争在欧洲、亚洲、非洲、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全面展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了自称是“改造世界秩序的轴心”的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的疯狂进攻,使爱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与德、意、日侵略集团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其他矛盾都降到了次要地位。要打败共同的强大的敌人,只有联合起来。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以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从而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0月至1943年5月英美联军在北非进行的一系列战役,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迫使意大利在1943年9月签署投降协定。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1945年4月30日,苏军占领德国的国会大厦,希特勒被迫自杀,德国于5月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至此,历时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战争涉及60多个国家、约占世界%的人口、1.1亿兵力,战场遍布在40个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经济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遭受了浩劫,但也教育了人民,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势力,使殖民体系陆续瓦解,民族解放运动自此风起云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世界大战对帝国主义统治的冲击下,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从20世纪20年代始,印度开始了甘地领导的争取印度自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1947年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终于在1950年1月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印度共和国。1919年,土耳其开始了由基马尔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土耳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第一个取得革命胜利的国家。埃及在1918年开始了争取独立的运动,并在30年代成为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依靠自己的斗争取得初步独立的国家,至1953年彻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共和国。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在这一时期展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在19世纪相继获得独立。此外,亚洲的越南、老挝石柬埔寨、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非洲的苏丹、利比亚等几十个国家和美洲30多个国家先后宣布独立。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使世界历史踏人一个新的阶段,殖民帝国主义时代宣告结束。

  九、罗斯福新政

  1932年,美国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罗斯福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勇敢而坚定地提出了一整套“新政”措施。罗斯福采用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办法,其特点是政府出面对各种矛盾进行调节,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必要时也给予工人和小生产者一些让步和照顾,以缓和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首先是整顿财政金融,恢复信用;②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竞争规章,允许工人自选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③扩大社会福利,举办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④调整农业,鼓励农民缩减耕作面积,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损失。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社会趋向安定。但是,罗斯福毕竟是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危机,只不过给美国找到了一条维持民主政治制度、缓和危机的道路。

  十、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指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并为他的追随者所发展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凯恩斯经济学否定了“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认为经济可以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之所以如此,凯恩斯的解释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下,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不足,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时需要借用政府的力量特别是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增加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此理论成为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理论根据。

  以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新古典综合派。这一学派的基本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马歇尔的理论为主的微观经济学;第二,以凯恩斯理论为核心,利用IS一LM分析说明经济的总需求;第三,以货币工资下降刚性说明向上倾斜的总供给;第四,以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经济增长;第五,以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价格调整和通货膨胀。

  上述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处于正统地位。但是,60年代末以来,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严重地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该学派不仅不能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而且在实践上也没有对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派别纷纷对主流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在这些派别中,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具有代表性的。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是在原有凯恩斯理论基础上重新对宏观经济理论作出解释的一个流派。它以价格粘性和非市场出清为假定条件,尝试把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说明宏观总量的决定,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上一页234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