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全真模拟试题答案(三)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言语理解与表达(1-15)
  • 第2页:言语理解与表达(16-35)
  • 第3页:数量关系(36-60)
  • 第4页:综合知识(61-80)
  • 第5页:判断推理(81-100)
  • 第6页:图形推理(101-115)
  • 第7页:资料分析(116-130)
  • 第8页: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 第9页:参考答案及解析(31-70)
  • 第10页:参考答案及解析(71-100)
  • 第11页:参考答案及解析(101-13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阳光”与“浸润”不搭配,排除D。“春风”与“擦干”不搭配,排除C。与A相比较,B的“进驻”更侧重长期性,更能体现由外而内的过程,且用“拂干”比“吹干”更形象,更符合题干整体优美的文风,所以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可知观众在观看体操时很紧张,由此可知空缺处填“战战兢兢”比较合适。
  3.【答案】B。解析:“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结合句中的“飘动的白云”、“在你的身边”,可知选“弥漫”更合适。第二空,对应句中的“远处传来”、“时断时续,轻轻袅袅”可知,选“悠扬”比“嘹亮”更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选B。
  4.【答案】A。解析:句意说的是煤炭价格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而走高。结合选项,“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切合句意。
  5.【答案】D。解析: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一般不与“人物关系”搭配,排除A。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排除C。纷繁芜杂:多而杂乱,没有条理。与句意不符,排除B。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C。解析:原文已经有了“指责”,第一空再填一个表示批评的词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A、B。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欲盖弥彰: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文段没有涉及到是非问题,排除D,答案为C。
  7.【答案】D。解析:“认同”意为认可赞同,是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态度,填在此搭配失当,排除B。由前文的“互补理论”可知第二空填“取长补短”最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D。
  8.【答案】C。解析:先看第二空,“责任”的主体应该是人,“耻辱”修饰的对象应该也是人,而不能是“新闻工作”,故首先排除B、D。再看第一空,“谬误”是针对准确性而言的,与“真实性”相对应的应该填“失实”更合适。故本题答案选C。
  9.【答案】C。解析:第二空前后是解说关系,注意是“许多领导、学者”而非“所有人”形成了共识,故这里用“统一”、“固定”、“公认”都太绝对,“共通”强调通行或适用于各个领域,程度灵活,综合当选C。
  10.【答案】A。解析:句中讲了自觉隐退者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看清了形势,当退则退;一种是比较超然,可以不受名利所累。其中,“审时度势”讲求的是一种认知上的能力,也即做人的“智慧”,而“超身世外”讲求的是一种情趣上的格调,“豁达”符合句意。A项当选。
  11.【答案】D。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幅园林景观图。从第三空入手,“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各种颜色相互衬托辉映。故选“映衬”,排除A、B;“近景远景”体现的是一种因远近距离、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层次感,故选“层次”。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阐发”意为阐述并加以引申发挥。而“不折腾”只有三个字,是一种浓缩和提炼,而不是“阐发”,据此可排除C。再看第二空,由常识可知,“不折腾”讲的是全社会应集中精力增进全民核心利益,多做些真正有利于百姓的事,少做些形式上、表面上的功夫。“坚定不移”没有体现出不分散精力的意思,不如“聚精会神”、“全心全意”贴切,故排除B。“不折腾”的含义里并没有强调改善人们的生活要完全“自力更生”,故不如表示坚持不懈的“锲而不舍”符合句意。本题答案为D。
  13.【答案】A。解析:句意是说要让孩子自己做主,父母不要干涉太多,更不能代劳。“越俎代庖”指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切合句意,故A为正确答案。D项“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不符题意,排除。
  14.【答案】C。解析:A项:弹(tán)劾/弹(dàn)丸之地、哽咽(yè)/狼吞虎咽(yàn)、责难(nàn)/多难(nàn)兴邦;B项:鲜(xiān)活/寡廉鲜(xiǎn)耻、泊(bó)位/淡泊(bó)明志、叶(xié)韵/一叶(yè)知秋;C项:大度(dù)/审时度(duó)势、长(zhǎng)进/身无长(cháng)物、解(jiě)救/浑身解(xiè)数;D项:参(cēn)差/扪参(shēn)历井、披靡(mǐ)/风靡(mǐ)一时、畜(xù)牧/六畜(chù)兴旺。由此可知,C项的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当选。
  15.【答案】D。解析:A项为陈述句,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B项“如”和冒号都有提示下文的作用,用在一起重复,应删去冒号。C项括号应在引号外,因为括号内容只是注释引用语的出处而非引用语,所以不能在括号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C。解析: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C项的“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17.【答案】B。解析:A项“青松翠柏”作谓语与主语“这里”搭配不当。C项“来自”“慕名而至”杂糅,可改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或“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D项“受惠”的对象不正确,可修改为“为了让这项住房政策真正使低收入家庭受惠”。
  18.【答案】D。解析:A项,把油蛉、蟋蟀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行为,为拟人的手法。B项,明显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项,“晴”同“情”,为双关。D项,由“像宝塔一样兀立在海面上”可知,为比喻。因此本题答案为D。
  19.【答案】C。解析:①、③、⑤句说的是玉树的地理位置,②、④句说的是这里落差大的特点,⑥句说的是这里的气候特点,这三部分内容应各自成体系,据此排除B、D项。再依据通常的论述习惯,介绍一个地方一般先介绍其地理位置,然后才是其他特点,故⑤应排首句,本题选C。
  20.【答案】A。解析:③句的“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对应于第一空前的“成熟的,低垂的”,故应紧承前文,排在第一空,排除B、C。④、⑤、⑥句描述的均是我家初出茅庐的向日葵,故②应排在④、⑤、⑥之前,排除D。本题选A。
  21.【答案】C。解析:先看③④⑤,正因为“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国家破产”才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动词,故③句应排在④、⑤句的前面,排除A、B。①句的“体现……的状况”是对④中“形容词”的解释,②句的“预示着……”是对⑤中“动词”的解释,故①句应跟在④句之后,②句应跟在⑤句之后。本题答案为C。
  22.【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否定了生物上的完美,由此引出科技上的完美,而完美之所以被假定为科技的目标,其根源就在于对缺陷的忽略。由此可见,文段着重强调的便是“缺陷”,C项当选。
  23.【答案】D。解析:文段围绕“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展开。首句提出观点,即“反对中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是不对的”,接下来内容具体说明此观点。选项A将《三国演义》扩大为各种书,排除。选项B“不合适的东西”无中生有,排除。选项C家长们对《三国演义》的歪曲是为了劝阻孩子们读《三国演义》,故文段强调的不是“不得歪曲”,而是“不应以歪曲的做法反对读《三国演义》”。故本题答案选D。
  24.【答案】D。解析:文段讲的是:画家有着一双画眼,能捕捉到许多美的画面,并沉醉在享受美感的快乐之中。这些快乐感慢慢地在心中积淀,并逐渐形成了一幅幅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画面,而这些在画家心底里形成的新的画才是真正的画。可见文段意在说明艺术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形象,是虚构的,用心看到的形象。故本题答案选D。
  25.【答案】C。解析:文段先提出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无止境地侵蚀农村,接着以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农村的价值,最后提出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和谐与否是考察城市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文段尾句为主旨句,C项表述与此相符,为正确选项。
  26.【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主持人这一角色的特殊性,然后指出正是因为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C项准确地表述了这层意思。
  27.【答案】D。解析:文段前半部分指出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这显然是不到位的;后半部分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即不仅要在物质上也要在精神上对空巢老人进行帮助。故本题答案为D。
  28.【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然后表明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人关注生远胜于死。最后一句从侧面点明,人们表面上关注死,实质上是对生的进一步关注。即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以生为旨归的。本题答案为C。
  29.【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学历的高低决定着网民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接着说明了学历高低与信息判断力二者的关系。由文段中“也就是:”可知,“网民学历越低,其信息判断力就越弱,表达自身意见和意志的理性程度就越弱”是对横线处内容的解释。由此可知,A项最恰当。
  30.【答案】B。解析:由“实际上,我们有意识去做的大多数事件,……都是对大脑默认模式下基准神经活动的背离”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项文中并未涉及,属无中生有,排除。本题答案为B。

  编辑推荐:
  2012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冲刺专题
  2012年浙江公务员行测模拟试题汇总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答案汇总

  考试大公务员考试应用为考生提供:①资讯订阅,查询最新考试信息;②考场实战模拟题,章节习题,上万题全免费体验!立即注册体验吧!加入考试大公务员考试应用,成就您的考公梦!公务员考试应用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