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折射事业单位改革必要性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12-12-09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继浙江省永康市、江西省新余市、重庆市巴南区等地之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也曝出部分事业单位出现吃空饷现象。记者调查发现,任城区种子公司在职37人,从2007年起,多数职工已不再上班,却还领着高于济宁市平均水平的工资。尤为让人称奇的是,从2006年起,这家公司就没有参加年检,已于去年被吊销(5月27日《新京报》)。

  30多名职工明明已经多年不再上班,却还领着财政的全额拨款,或待在家里悠哉游哉当“寓公”,或搞起第二职业增加收入,这样的行为也太过分了吧?然而,这就是现实,每天都在发生,至今已有6年之久了。那么,在各地财政日益收紧的情势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荒唐事?

  目前,当地尚无明确回应,随着相关信息的丰富,相信事件会越来越明朗起来。不过,无论如何解释、回应,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时下很多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严重滞后了。

  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重的路径依赖。很多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往往缺乏通盘考虑,只是被动地按照难易程度做一些改动。稍有阻力,就会绕过去,或者放一放、等一等,甚至就会因此而一拖再拖,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从而更无人理会、难以解决。任城区种子公司是否属于这样的情形,暂时还不清楚,但道理总归是差不多的。

  再就是地方财政预算缺乏公开,也无法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助力,甚至还直接导致了大批事业单位人浮于事。政府机关公务员编制紧张了,职位也公开了,不要紧,可以在事业单位上面搞一些弹性职位,以安置那些非安置不可的人员。这些变通之法的出现,不仅加剧了财政供养的负担,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如此庞大的数目全部或大部分由国家财政来供养,实在是一种奇观。更何况,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其接近、甚至分享公权力的缘故,往往存在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等等弊端,其在攫取公共利益的方面,也天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再不进行改革,很难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如果地方财政预算能够实现充分公开,社会监督也会因之增强,而事业单位大批职工“吃空饷”的现象,也有望因为公开而受到一定约束,不一定非要等到此类集中清查行动才被曝光。经验告诉我们,大凡“运动式”的集中行动,可能见效于一时,却很难根除病灶,风头一过,一切依然。

  可见,根本之计,仍在于积极、稳健、彻底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下大力气规范权力边界及运行。

  相关消息:
  山西1237个事业单位是如何撤销的
  东莞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简事业单位135个
  深圳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消息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年内或将全面推行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