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经济常识经典考点解读(2)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12-12-09    党政公选辅导视频    评论

  根据经济学常识当中所出现的考题来看,其内容多是一些当前社会发展和日常经济生活当中常见的,要求考生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一方面要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基本理论的知识要以理解为主,否则,依靠平时简单的识记就想答好这部分试题是很困难的。
  在本文中通过对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的研究归纳总结了经济常识中的经典考点供考生备考参考。本篇为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经济常识经典考点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考点精讲】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4.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8.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9.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0.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1.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1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3.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长期以来,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配中兼顾三者利益。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