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4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公共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
  2.× 【解析】理论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用来指导实践,只是两者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后者是阻碍社会的发展。
  3.√
  4.×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逻辑证明只是一种推理过程,是思维方法,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 【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社会主义不是贫穷。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由此可见,在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基础和决定作用,这是主要的,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次要的。只有经济搞好了,政治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6.× 【解析】社会主义承认社会价值,但同时社会主义也承认个人价值,而且认为只有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价值。
  7.√ 8.√
  9.× 【解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不是两大主流。
  10.× 【解析】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经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公平的现象,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公平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共同作用才能解决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此题中的“完全解决”一词太绝对了。
  11.√ 12.√
  13.× 【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除非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争议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申请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其中,对于侵犯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首先申请行政复议。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既能申请行政复议,又能提起行政诉讼的。
  14.√ 15.√ 16.√
  17.× 【解析】新颁布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18.× 【解析】我国法律制度并没有规定行政领导不得在事业单位兼任实职或者名誉职务。相反,实际上有很多行政领导是在事业单位有兼职的。
  19.× 【解析】行政决策是指各种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目标所做出的决定,分析面临的问题,然后寻求不同的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而且广义上的决策包括了执行的过程。决策和执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过程。
  20.√ 21.√
  22.× 【解析】接受上行文的受文者多是上级政府部门或机关。上行文多为请示报告,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回复,这对受文者是一个具有强制性的规定。
  23.× 【解析】通知基本上是下行文,但也允许主送平级和不相隶属的机关。
  24.√ 25.√ 26.√ 27.√ 28.√
  29.× 【解析】2000年4月,在非洲统一组织和欧洲联盟主持下在开罗举行了一次非欧首脑会议,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和行动计划,其中论及贸易和市场准入,故原命题错误。
  30.√
  31.× 【解析】2000年6月26日,中、日、法、德、英、美六国16个中心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公益协作组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工种框架图”绘制成功。
  32.√
  33.× 【解析】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了28枚金牌、16枚银牌、15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三位。
  34.× 【解析】2008年申奥口号为:新北京,新奥运。
  二、单项选择题
  35.D 【解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36.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意识的存在依赖于人类的存在,只有人类的存在,意识才会存在,这一观点也正是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
  37.A 【解析】一般是从个别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具有的特性。每个个别都具有一般的共性,所以每个个别都是一般。但是个别还具有一般所不包括的特性,所以一般不是个别,也不能包括个别。
  38.C 【解析】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领域并与主体相关联的客观存在,即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形式。
  39.B 【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样,理性认识必须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改造世界,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0.D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体现并保证其实现。
  41.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42.A 【解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
  43.C 【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4.C 【解析】经济效益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经济效益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而结构是速度和效益的基础,质量是速度和效益的最终反映。
  45.D 【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农业生产如不能得到保障,则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46.B 【解析】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社会化程度的差别也很大,不同层次的生产力不相适应,客观上也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由此可见,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是我国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的根本原因。
  47.D 【解析】我们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其中,市场经济起基础性作用,其主体是企业,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也就是政府。
  48.A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选择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就是正确选择资源配置方式。
  49.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的方式以外,还包括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资产效益;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等等。
  50.A 【解析】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新型经济制度,又是一种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这两者分别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51.C 【解析】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指由于文盲所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低,会影响他们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因此无法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52.A 【解析】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53.A 【解析】法律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B项是法的执行,C项是法的创制,D项是法的实施。
  54.C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55.B 【解析】《行政复议法》规定,复议决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机关应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
  56.A 【解析】《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处罚款。
  57.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叛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58.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5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60.B 【解析】《刑法》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两个月。
  61.A 【解析】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涉及到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适用调解原则。如果适用调解,有可能出现行政机关利用掌握的职权作出不利于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调解结果,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更有利于起诉人,保障起诉人的合法权利。
  62.C 【解析】《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3.B 【解析】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以强制方式取得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是强制性的、无偿性的。
  64.C 【解析】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机构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65.B 【解析】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一个行政组织职权的行使,尤其是行政决策权依法由其行政首长单独做最后抉择的体制,其特点是:治权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活、行动迅速、减少权力冲突和内部摩擦。
  66.C 【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的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故选C。
  67.C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是社会团体。
  68.B 【解析】首先国务院不能直接领导省级人民政府,也无权任免各省的省长和副省长。其次,国务院各部部长的任免要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故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
  69.C 【解析】新颁布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一年。
  70.D 【解析】新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 、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故正确答案为D项。
  71.C 【解析】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所以C项降职不是行政处分。
  72.D 【解析】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部门是国家税务系统。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监察系统和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都是各级政府领导下的职能部门。
  73.A 【解析】“以意役法”就是真正确立主题的统治地位,主题一经确定就调动一切手段来突出它、表现它,这是公文写作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正确答案为A项。
  74.C 【解析】说明中,有概说、界说、解说三种具体形式。其中概说是指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总体性的、概括性的介绍解说。对照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
  75.C 【解析】公文按内容涉及国家的秘密的程度,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机密文件是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
  76.C 【解析】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而使用的公文,决议是公布经过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而使用的公文,由此可见,两种公文产生的程序是不一样的。故正确答案为C 项。
  77.C 【解析】议案是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正好符合某市政府向该市人民代表大会提请审议事项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项。
  78.C 【解析】党的机关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用公报。此题考查的是对公文分类的定义。
  79.C 【解析】所谓意见是指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一种公文形式。故正确答案为C项。
  80.A 【解析】公文的成文时间又称为日期,指公文形成的具体时间,通常以领导者签发的时间为准。
  81.D 【解析】发文号其作用在于为检索和引用文件提供专指性较强的代号,为统计和管理公文提供依据。
  82.C 【解析】行文方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多种,多级行文就是同时向若干层级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人民群众公布。

  点击下载2012年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编辑推荐: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2012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预测卷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