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试题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材料一:
  分散于各政府部门管理的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后的收入往往由各部门自收自支,一定程度上诱发贪污腐败。近日山东明确规定,今后这些收入都归政府财政所有,任何部门不得截留。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山东日前出台办法规定,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公园、广场等的广告权、冠名权、经营权等,应通过招标或拍卖方式有偿出让。公路客运和公交线路(包括城市内、城市间,以及城乡之间)的营运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标作出许可,确定营运人。同时,对利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的管理,应根据城市规划、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停车泊位,通过不同方式有偿出让经营权。山东明确规定,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的收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财政部门委托有关部门征收,所得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有偿使用收入,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材料二:
  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图书馆在2007年底和2008年初相继宣布实行免费开放,读者只需交纳押金就可借阅图书。类似行为在浙江不是第一次,杭州西湖环湖公园、浙江省博物馆等于此前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据统计,“免费西湖"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公共资源相继免费开放
  2007年1 2月1日,浙江图书馆宣布馆内的420万册藏书“零门槛”对公众开放。读者到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再不需交纳每年30元的借书证年费。而此前,浙图已免费开放现刊、报纸阅览;免收20元的办证工本费;借书数量从每人每次最多3册增加到5册。
  2008年1月1日,宁波图书馆宣布免费对公众开放。免费当天,共有653名读者办卡、续卡,创下该图书馆日办卡人数之最。
  浙江图书馆免费之前,浙江博物馆已进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尝试。2004年1月,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所属的六大博物馆、纪念馆一律免票参观基础上,浙江博物馆宣布免费开放。
  浙江的免费并非仅仅体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03年10月,杭州市宣布,西湖环湖公园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总面积超过2000公顷。
  舍小利赢大利
  免费不仅为这些场馆和公园带来门票损失,游客、参观者和读者数的激增还大大增加这些部门的管理负担和运转成本。浙江是如何运作这些设施和场所的?为何要一再推广这一模式?
  浙江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应长兴介绍,图书馆免费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更多读者,构建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型社会良好风气。他说,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令人担忧。尽管每年到浙图的读者达170万人次,但受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影响,读者比过去有所减少。在这种形势下,担负启迪民智重任的公共图书馆,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藏书馆”状况,而要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实行免费开放就是为了把公益性体现得更好。”宁波市图书馆馆长庄立臻说。免收借书证年费后,图书馆每年将减少很多收入,这一部分将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免费开放,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姿态,也满足了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浙图副馆长徐洁说。
  据了解,浙江省财政对浙图的支持力度很大,从1998年开始,每年购书经费递增100万元,2007年,浙图的购书经费达到1560万元,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而2008年的购书经费将在此基础上增加200万元,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需求。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保证,才有免费开放的底气和能力。
  博物馆免费,同样为它们带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介绍,免费当年,参观人数就增加到100万人次,是过去的5倍。随后几年,参观人数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一些博物馆定期更新和交流引进展品,吸引人们参观。
  如果说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多考虑的是公益性,需要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那么西湖沿湖景区的免费,则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小辉介绍,“免费西湖”不仅让市民得到享受,也成为杭州旅游业竞争的品牌。在全国林立的旅游景区中树立了不收费的独特旗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游客、市民称道。据统计,杭州“还湖于民”以每年2530万元的门票损失,换回了100多亿元的丰厚回报。
  以西湖南线为例,取消门票前每年门票收入600万元,取消门票后,仅沿线商铺每年的拍卖总收入就达700万元。在实行景区门票免费后,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0 9/6。为了游览更多免费景点,游客逗留时间平均延长一天半,由此增加了他们在杭州餐饮、购物、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消费。2004年杭州旅游收入突破400亿元,比免票前增加了100多亿元,2005年旅游产业在杭州的GDP中由前一年的6.3%上升到了10.8%。舍弃小利赢大利。浙江省算的是一笔宏观经济社会账。
  公共资源免费引发社会反思
  浙江的开放之举,让人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回归公众。
  在国外,公园免费开放是普遍做法。杭州市物价局吕明晓认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公园里许多天然景点和人文景观是历史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新设和改造的景观、景点由当地纳税人出钱投资,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居民有权利平等享受。公园免费开放为杭州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和更多的旅游收入,也为杭州的执政者赢得了民心和口碑。
  短期的“亏本”,带来的却是长期的获益。眼前利益的损失,在长远利益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免费与否并非问题焦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这些公共资源的公益与经营?怎样使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