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读:三农问题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二、重庆市部分区县积极探索农村融资保险途径

  如何有效拓宽渠道,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防范农业风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问题。近年来,重庆市部分区县探讨建立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投向农业,向“三农”倾斜,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降低了农业风险,构建了政府、农户、企业三赢格局。

  巫山县出台了《关于开展鼓励农民工进城、转户、退地、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后,仅2007年度,该县农村信用联社发放了劳务信贷3.156亿元,为2万多户农民工家庭提供了贷款。

  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农民工路费贷款,解决农民工出行“难”问题,帮助有序转移劳务工10000多人;

  二是提供农民工培训贷款,对自主参加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学费及生活费贷款,培训建工3000多人,电子技工800人,打造了“巫山建工”、“巫山电子”等劳务品牌;

  三是农民工创业贷款,对返乡进城创业的农民工提供2~15万元的启动资金贷款、周转资金贷款,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四是提供农民工子女助学贷款,对农民工子女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或升入高等院校的提供助学贷款;

  五是提供农民工建房贷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

  涪陵区生猪养殖业是当地优势支柱产业之一,现拥有标准化养殖大户12家,2007年生猪出栏86万头,实现收入2.17亿元。力争2010年实现生猪出栏100万头目标,该区近日启动了农业(生猪)保险,政府承担生猪保费的70%,农民或公司承担保费的30%(即每头生猪财政补贴14元,农民或公司承担6元),并招标确定了两家保险公司,重庆桂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签订了11万头生猪保险定单。11万头生猪在保期内如发生意外死亡或疾病死亡,可获得每头最高400元赔偿金。生猪保险的推进实施,缓解了区级财政的困难状况,降低了生猪养殖风险,激发农民和专业户的养殖积极性,推进了生猪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重庆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初探

  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度建设,就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完善“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突破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六个突出问题制约重庆新农村建设

  示范推进村规划全面系统,其他行政村规划不全不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庆各区县在示范、推进村中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但除了示范村之外,其他行政村规划不全不齐。

  土地流转形式简单,经营规模有待扩张。目前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出租、转让、转包、互转、入股等。但经营规模不大,缺乏集约效益。

  融资平台基本建立,服务机制需要放活。近年来,重庆在金融支持“三农”政策上,先后开展了“政府信用协议”贷款;政府组建担保公司;开展“过桥”贷款业务。但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经营战略转移,大量资金被抽走用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再加上重庆市农村信用社规模小、资金有限等原因,支农能力相对有限。

  户籍壁垒正在打破,自由迁徙仍显困难。重庆市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仍以户口为条件;小城镇户口也以购房为条件,这种以货币构筑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建立,但还有待健全和执行。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以完善灾害救助、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三大救助系统为重点的、多层次、全覆盖、互补性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但由于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不力、执行不细,实施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正在探索,公共财政服务严重失衡。重庆市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出台了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但公共财政服务严重失衡。

  七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统一规划制度。针对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区县应该在统筹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千百”工程规划、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统一制定,完善创新。

  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土地经营规模化,土地权属股份化,农业产业化,产业企业化,农村生活城镇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土地流转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大户经营模式、企业经营模式、股份制经营模式、“四荒”买断模式(使用权可以继承、转让、出租、抵押)等。

  人口管理制度。人口管理制度应包括户籍、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培训制度等方面。打破城乡二元制户籍结构,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实行转移务工人员的农村事务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准入制度,取消一切歧视农民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做法;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和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

  公共财政制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财政投入、外资投入、民资投入、金融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完善工业反哺农业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主通道。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建立起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制度,扩大良种补贴,完善直接补贴,建立保险补贴。突出财政支农重点,解决好水、电、土、路、气、种和服务体系的问题。二是逐步建立均等公共服务机制。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撑体系,增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由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复合投入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着力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六有”目标实现,即:“贫有济、病有医、孤有养、失有扶、幼有学、困有助”。坚持“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和动态管理;改革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体制,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综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实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利益分配机制。

  农村金融制度。国家应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到县及农村乡镇开设网点,增加资金供给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改革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现状,加快组建邮政银行,在乡村设立服务网点;搞好农村地区银行业务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调整试点,鼓励各种资本到农村建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形成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完善社区互助合作基金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

  农村行政管理制度。按照“特色产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龙头企业帮村、生态家园建村、村级组织带村”的基本思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搞好村支两委“公推直选”,健全和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强化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逐步构建农村社区管理新体制。从而形成“两带一促”,即: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富,农村科技、乡土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农村经纪人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农民工流动的互动机制。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