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点评之二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互联网政治”系列  

短评经典:充分利用网络“三问”于民 

  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受到海内外数以亿计网民的关注和欢迎;新华网等网站推出两会专题,开辟专区征集网民建言,大量帖文承载着各种意见和建议滚滚而来。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勾勒出2009年全国两会的新气象,记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进步伐,更显示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性。 
  通过网络“面对面”听取民意,可以广开言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更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是走群众路线的新形式。在经济形势复杂困难的情况下,政府问政于民,以知施政之得失,决策有依据;问需于民,以知群众所需所急,决策有针对性;问计于民,以凝聚民智,使各项重大决策更加切合实际,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实践。 
  全国两会期间,我们期盼更多社情民意搭乘互联网的直通车汇入人民大会堂,为政府决策提供民意支持。我们也期待更多代表委员亲近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履行职责。 

观点集锦:延续“网络问政”,可让网民“间接”开两会  

  “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充满温情与智性的话语,皆出自近日互联网上进行的一场网络对话,对话一方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另一方则是来自天南地北的网民。 
  温总理与网民赤诚相见,乐意回答他们提出的大事小情,从中国的未来之路,到农民兄弟提出的“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的“俺们村”的路。舆论纷纷给予积极评价,表示温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堪称一场“国民招待会”,希望这种“网络问政”能够成为民意与政府的“直通车”。 
  而将这种“网络问政”风尚延续下去,有待更多的“制度努力”。 

政府与网民之间,并没有一堵“墙”  

  “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新京报》载文指出,与其说温总理这次是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毋宁说是一场情怀流露的“民声招待会”。 
  互联网时代,公众也有强烈的表达诉求,有与总理零距离交流的朴素想法。先进的技术使亿万网友和总理网络交流由梦想变为现实。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人民网》载文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面对面”,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怎样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这个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把互联网作为各级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舆论指出,网络成了民意和中南海的直通车,但人们更盼望网络能够成为民意与基层政府的直通车。尽管问计于民、问计于网已成一种趋势,然而,对有些地方、有些官员而言,做到这一点却不易。 
  《广州日报》的文章说,某些基层领导干部“不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不愿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而是与民意“躲猫猫”。像最终发展成社会公共事件的“周老虎”、“俯卧撑”、“躲猫猫”等,网络民意很早就指明了事件的真相,可是真相总是姗姗来迟,甚至依然被蒙蔽。 
  《荆楚网》的文章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在线交流说明,政府与网民之间,并没有一堵墙,有的只是领导干部的心态:是不是适应网络政治来临的这个时代;是不是适应网民这个参政议政的特殊群体;能不能把网民作为一个平等、开放的个体与之对话;有没有一颗真正尊重网民、期待从网民中获取最多民意信息的心。 
  《华商报》的文章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坦诚交流,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问计于网指明了方向:尊重每一个网民的表达、参与、监督的权利,满怀诚心地面对群众,心怀责任感地去履行职责。 
  《北京青年报》的文章满怀希望地说,希望总理的这一亲身躬行,能带来更多基层领导的“为民行动”,带来更多基层政府部门的“务实作为”。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