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经济话题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3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二)地方政府协调博弈的关键词

  在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词必须贯穿始终,即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区域发展。

  1.谁是推进区域协调的主体

  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参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既有市场,也有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一般为厂商个体,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竞争发展产业和扩大交易。而地方政府主体则可看作是地区整体利益的代表,其功能一般在于参与区域内重要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竞争机制对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本地的要素资源,激活本地的要素资源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竞争收益呈现日益递减的趋势。

  2.区域协调日见端倪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放弃单纯的竞争战略,通过一种竞合战略谋求共同发展。在竞合战略之下,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协调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见端倪。

  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形成,也可以通过区域政策人为地构建。经验表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区域协调成本很高,因此,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积极推进地区间共同利益的形成,是加快区域协调合作的有效途径。我国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的相继崛起,为其他区域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三)解决协调问题的治理方案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要依赖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之间通过互动达成共识与互信,也依赖于地方政府行为更加规范化。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合作得以实现的方案是:

  1.信息沟通

  博弈中的沟通对于协调成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沟通和信息流畅对于克服协调问题的效率。目前风行的“市长峰会”、“一体化论坛”等活动,这些都为各地政府的沟通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信息。

  2004年京津冀三省市在廊坊召集经济交流与合作会议。其间,三省市政府达成了协调发展的共识,简称“廊坊共识”。它可以成为一个标志,或是一个宣言,甚至是一面镜子,起到监督和促进地方政府行动的作用。

  2.利益共同体

  环渤海区域某些成功的合作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还不仅是地方政府之间必要的沟通和妥协,真正使各地方消除隔阂,实现互信还需要有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最近在国内形成的构建城市群或区域一体化的热潮中,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获准进入新实验区的行列。此次为了争取“试验区”的政策机会,长株潭三个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联合起来,形成了通力合作的格局。在环渤海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很大。

  三、天津市推出九项举措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08年是天津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该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市有关部门确定了9项重点举措,为实现天津市循环经济搭桥铺路。

  据悉,这9项重点举措为:

  一是编制落实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市有关部门将抓紧编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按部门、区县进行责任分工,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区县,推动试点城市建设;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支撑生态城市建设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按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如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发挥好开发区、汉沽电水盐联产、临港工业区、天津子牙工业园等国家级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大港石化、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华苑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下力量选择培育一批新的市级试点园区。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该市国家级、市级试点园区达到20个;

  四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包装物回收等领域,加快建立区域性的集散交易市场、加工基地,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项目和企业。

  五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高资源生产率、低污染排放率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六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降低废物最终产生量,促进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华明镇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建设经验,在社区、医院、学校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七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地方循环经济立法。抓紧出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着手制定《天津市循环经济条例》;

  八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享性新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共生网络链接技术以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建立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加紧建设市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为全市各区县、行业部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九是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