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详解07年5月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4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热点话题二:在经济快速发展下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重点在于民族文化保护问题)

(广州新东方热点话题深度剖析:广西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而且地处祖国南疆,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就显得极其重要。说到经济方面,现在广西开放的势头很好,如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些事件都证明了现在是广西对外开放的好时机。而经济方面的话题,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认为,如果要做一定的考察,实际上是常常与文化、环保问题结合在一起来考察,而不会单独考察“如何发展经济”。

为什么要把经济与文化、环保问题相联系呢?举个例子,在过去,当地政府可能比较重视的是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生态的破坏,这是过去我们所走过的路子。自然生态方面的,不用说广西的城市,现在连广西的一些农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就很高。一些村庄,垃圾成堆,周围的植被被破坏,森林被破坏,水资源被破坏,已经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以这样的代价来建设现代化,我们是不能承受的,这不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在这样的情形下的发展是走不远的。

而文化生态问题,这个破坏在广西也很严重。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广西所处的文化环境是一个很矛盾的环境。这里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同时有现代的文化,还有传统的文化(尤其是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这两者之间常常会有冲突。而现在往往重视现代文化的建设而忽略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给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冲击的结果就是许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东西,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对丰富我们民族文化中很有价值的东西慢慢消失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从新中国的历史来看,在文化方面,我们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一体化政策,而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自由,在民族文化的认同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也是我们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但从总的方面来说,我们在民族文化的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仍然尚待加强。

坦诚地说,戴斌老师对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是一点也不担心的,国家政府的重视(西部大开发的国策)、重要的地缘位置(位于南中国与东盟联系的门户)、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都是广西经济发展利好的重要因素,但戴斌老师认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广西的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态环境,单纯强调保护是不行的。单纯地强调保护,为保护而保护,是很难保护好的。戴斌老师认为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在开发中使群众看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以此来增强群众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自觉的保护永远比“被动的保护”要有效地多。综上所述,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建议广大的考生应给予适当的关注和了解。)

一、就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的现状,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技术对民族文化的破坏与渗透。“一是强力瓦解,使某些文化消失于无形;二是间接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使某些文化解构并加以改造,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科学技术对西部传统文化的冲击在日益加大,包括少数民族的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建筑、饮食、卫生、服饰、节庆、婚嫁等等。  

(2).市场经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市场的功能是使资源配置合理化,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但是许多民族地区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民族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市场的功利性导致人们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严重破坏民族文化资源。

(3)对民族文化理解不准确。由于急功近利,想尽快摆脱地区经济落后状况,缺乏对本民族传统的深入研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张冠李戴。这种情况在民族服饰、音乐、歌舞的展示中表现最为突出。

(4)民族文化资源滥用严重。对于这一点,当地的人们似乎认识不足。由于西部地区大多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这些地区蕴涵的民族文化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县、乡往往对一些景点和遗址进行低水平的开发,求一时的经济之快,结果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5)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消亡严重。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严重冲击着西部民族传统文化。近几年来,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速度明显加快。其一是由于民族文化商品价值较高,大量民族雕刻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盛物器具等价值高,保存少的物品被倒卖、收购和流失。其二是少数民间习俗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被现代文明充斥而不断消失。

二、解决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广州新东方的戴斌老师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要尽快制定、出台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条例。堵住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对民族文化损毁、消失、流失的状况进行制约,以此来规范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       要切实发挥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遗产收藏保护机构的主力军作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民族文化抢救、保护的组织工作、指挥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收藏保护职能的博物馆则要把即将消失于民间的民族文化瑰宝征集进馆,收藏起来,给予最佳保护,以见证于后人。

(3)       要营造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民族聚居区就要开展珍视自己民族文化的活动,引导他们剔除糟粕,承其精华,朝先进、文明、进步的方向走。在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的民族聚居地建立一个民族生态保护区,如民族村寨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立体保护。

(4)       应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旅游部门要投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对其进行包装、宣传、促销,并组织引导民众自我保护和传承,防止资源枯竭,以期永续利用;另一方面,老百姓在将自己的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使其认识到了自身文化的巨大魅力、文化价值,同时让人民群众得到文化价值在转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此增强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自我传承的积极态度。

(5)       推进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重点培育和扶持少数民族标志性文化项目,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承载点,也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有效结合点。

(6)       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把一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口传文化等非物质形态的民族传统文化列入了保护名单。另外,下拨资金给地方政府,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如修建民族图书馆。

(7)       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大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应该采取不同的、多渠道的方式进行培养,例如举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的培训班,采取这样的措施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8)       举办各种大型民族文化活动。比如:在每年壮族“三月三”节的时候,都组织大型的歌圩(壮族民间传统活动,以唱山歌为主,并伴随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得几乎消逝的“壮族歌圩”得以恢复,甚至活动范围比以前更大。这些活动对于保护和传承当地民族文化是十分有意义的。

(9)       大力抢救、保护文化遗产,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维修了大量少数民族文物古迹;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

(10)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展。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