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考申论重点预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4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目的及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存在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期的形势不相适应;

  第二,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流动的社会成员、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群众利益维护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很多缺陷;

  第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薄弱,制约性措施欠缺;

  第五,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手段单一,不善于运用柔性、平等对话的方式和经济行政法律综合手段。

  [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中公教育专家总结有以下四方面意义:

  第一,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第二,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第四,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原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国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

  [两个转变、五个创新]

  两个转变: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是创新管理理念。一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二要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具体做好五方面的创新:

  在管理主体上,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在管理方式上,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在管理环节上,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

  在管理手段上,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在管理制度上,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参考范文】

创新社会管理 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战略思维,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8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部署具体工作。这是在社会管理中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这一重点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从年初党中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定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到此后完善相关机构、加强领导力量,再到本次会议做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充分显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高度重视,是因为这一战略任务反映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心坚定,是因为这一战略部署事关人民根本利益、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党心民意所系、治国方略所在,决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绝对不是权宜之计。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诸多挑战,我们有躲不开、绕不过的社会矛盾,有等不得、拖不起的突出问题。我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社会大局能不能继续保持和谐稳定,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社会管理搞上去,能不能成功破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个重大课题。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政治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些对群众居高临下、感情冷漠者,那些与民争利、野蛮执法者,不仅做不好社会管理,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切实转变作风,时时处处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真正把群众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群众得到实惠,既是我们做好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要整体推进,更要重点突破,要把抓好当前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只有对那些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个攻坚克难,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把加强社会管理工作提升到新水平。当前就急需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力度,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把2亿多流动人口安顿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实际问题解决好。

  从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社会管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要与社会制度、现实国情相适应。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点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搞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我们正处在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现代化历程中。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下,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