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来源:公务员    发布时间:2012-12-04    公务员辅导视频    评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① 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确立; 
  ②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① 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②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的两大发现 
  ① 历史唯物主义; 
  ② 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① 辩证唯物主义; 
  ② 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物质资料生产,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研究生产力,或者说是在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才能科学地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性。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①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 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①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② 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经济规律也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①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 
  ② 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③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总会直接和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②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成其为商品。 
  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性: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实现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这种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① 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而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3、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 
  ① 价值量的决定(指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 价值量的变化(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③ 价值量的比较(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④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二、货币 
  1、价值形式(价值的表现形式)发展的四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2、等价形式的商品用使用价值表现价值,抽象劳动表现具体劳动,私人劳动表现社会劳动。 
  3、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1、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 资本和货币的关系:不是一切货币都是资本,只有那些能够自行增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②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 
  ③ 解决以上矛盾的条件:价值增殖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④ 解决以上矛盾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