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学生村官:“在这里我是个宝”

来源:大学生村官    发布时间:2012-12-04    大学生村官辅导视频    评论


  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村头的大棚边,立着一块显眼的标语墙,标语墙上绘有以蘑菇和五角星为图案的北京爱农星专业合作社标志,及“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富”的口号。
  “蘑菇图案代表初创业时是种蘑菇,五角星代表着依靠党成长。”合作社理事长、大学生村官陈墨告诉新华网记者,“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助村民富”的口号是他和搭档胡建党这几年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心得,更是他们对村民和社会的承诺。
  王场村,我来了
  王场村地处庞各庄镇最东南角,是一个有60户200口人的小村庄。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许多村民家里已盖起二层小楼。
  三年前第一次来到庞各庄镇王场村,尽管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路程让胡建党骑得两腿发抖,但他仍觉得浑身是劲儿,“感觉自己像是在朝圣,一定能在这里完成精彩地向上一跳。”
  一进村,胡建党傻了眼:村里的房屋低矮、破旧,全村上下没一条像样的道路,各家的垃圾散乱扔在路边,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乱叫。
  “这里怎么比老家农村还要差?”胡建党心里凉了半截,在他的想象中,在首都的农村应该富得流油才对。
  回镇的路变得格外漫长,有一种说不出的闷热,就连知了的鸣叫也让人心烦。
  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胡建党还未毕业就被加拿大一家保镖公司选中,对方开出了每个月工资8000美元的价码,而胡建党的理想和兴趣不在那,可如今,他失落了。
  一个人在宿舍躺了很久,胡建党还是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
  “爸,您知道这个村子有多穷吗?比咱们那最穷的村都穷。”
  “不会吧?”
  “……”
  是留下,还是重新找工作?他的内心在纠结,更怕父亲责怪他当初的决定。
  “留下吧,既然来了就好好干下去吧,年轻人别那么毛躁。”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父亲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从小到大,父亲留给胡建党最深的印象就是埋头做事,只要开始了就不会停下来。也是受父亲的影响,从11岁开始,胡建党就开始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习武生涯,期间许多同练的孩子中途放弃,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最终被保送进大学。
  现实和理想存在落差的事情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大学生村官身上,为此,大兴区和庞各庄镇领导也分别多次组织村官座谈交流会,老支书也对胡建党说:“我老了,村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大学生在我们这是个宝啊。”
  胡建党心底一颤:的确,在城市,我只是找工作千万大军中的一员,而在这里,我却是“宝”。经反复思量,胡建党决定留下来试试。
  混沌的三个月
  人是留下了,胡建党还是很难提起精神来,尤其是他坐在老支书那辆看起来有着一二十年历史的旧摩托后座,和老支书去镇上开会时,听着旧摩托“撕心裂肺”的“呜呜”声,胡建党一度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从2007年7月到10月,胡建党顶着“王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的头衔,天天干着整理文件、通知会议,帮村民买水买电、收保险费用等杂活,村民们似乎也没把他这个大学生村官放在眼里,一些村民甚至把他看成那种“只有力气,没有头脑”的“就业困难群体”。
  胡建党也想做出来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他自费到河北遵化、正定等地去取经打算开发印字西瓜,也想过从外地引进了紫枣种植,但都不适合王场村当时的情况,也就不了了之。
  胡建党有什么想法和村民沟通,大家虽然嘴上夸奖“这个主意不错,好好好”,可是一说到“出钱”大家都退缩了。
  胡建党感觉自己就要“折”在这里了,毫无激情的他苦闷时把练武的沙袋捶得砰砰响。
  在胡建党“郁闷的要死”的时候,和他同屋的“胖子村官”陈墨却正雄心勃勃的要在他任职的保安庄村发展蘑菇种植。
  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的陈墨是庞各庄这一批大学生村官中公认的“学者型村官”,用大学生村官杨淼的话说,陈墨“不但专业对路,而且知识渊博,《三国演义》几乎倒背如流”。
  看着陈墨天天风风火火地到处筹钱建蘑菇大棚,胡建党心中一动:“何不把陈墨拉过来一起干?”
  陈墨也需要有人合伙,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连启动资金都凑不够,两个人随即一拍即合,成立了北京爱农星专业合作社。
  食用菌种植技术要求不高,适于村民学习掌握,而且原料广泛,生产周期短、投资少,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拜师学艺,胡建党和陈墨觉得一定能够说服村民一起干,于是联系上菌棒厂家的销售人员回到村里召开了一次订货会。
  “张叔,您订多少?”
  “还没想好。”
  “李大爷,您订多少?”
  “先看看吧。”
  ……
  一圈问下来,60多户人家没有一人订购菌棒,菌棒销售人员有点难为情,胡建党觉得从小到大从没这么“丢人”过,“真想有个地缝都钻进去”。
  干给村民看 带着村民干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8年夏天。2008年6月23日,一场罕见的冰雹突袭北京,把地里还没收获的西瓜砸得稀烂。
  连续几天,胡建党和陈墨骑车往返村里和镇上时都能看到有大婶看着砸烂的西瓜流泪,那情景让他们也唏嘘不已,“农民不容易啊!”
  既然村民要看到“甜头”才会干,那么就必须有个带头人,没人敢带头,那么他们就带这个头。
  庞各庄镇党委组织部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庞各庄镇党建部主任李建柱说:“你们放手干,剩下的我来想办法。”随后,镇党委书记亲自与村里协调,又专门交待镇农技推广部门给予最大支持,老支书王俊带头拿出10亩土地让他们建大棚。
  大兴区村官办也对他们的想法全力支持,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从资金上想办法。在各方的鼓励和支持下,胡建党和陈墨凑出15万元,创业之路正式开始。
  菌棒购置成本高,他们就烧锅炉自己制造菌棒;没钱雇工人,他们24小时轮流值班烧锅炉;为节约成本,他们自己吃咸菜、下面条、啃馒头;厂房周围没地方住,他们就住在睡觉盖三层被子,外面零下17℃,屋里零下12℃的临时板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12月中旬,第一批蘑菇终于收获了,一共80多斤。
  因为迫切的想尝试到“赚钱”的滋味,两个人扛着大箱子挤上了开往新发地市场的公交车。
  胡建党和陈墨有了第一笔收入——人民币360元,之前他们多次设想拿到第一笔收入一定要好好庆祝,但真拿到了,他们却舍不得花,只是到新发地市场旁边的小店一人吃了一碗6块钱的牛肉面。
  两人意识到,说农民思想保守,总是靠天吃饭,其实是他们赔不起,苦哈哈从地里刨出来的那点钱吃饭都紧巴巴的,哪敢随便投在不熟悉的项目上?但只要亲眼见到有人赚到钱了,他们立马就会跟着上。因此,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先要干给村民看,才能带着村民干。
  接下来的路子就越走越顺,头脑灵活的胡建党主要负责销售,有技术背景的陈墨负责种植,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黄金搭档”模式很快见了成效:2009年春天,蘑菇大棚给他们带来了5万元的收益。
  看到“甜头”的村民也慢慢地加入了他们的阵营,胡建党和陈墨先将菌棒免费提供给村民,指导种植、统一收购,等香菇取得了收益后,再将菌棒钱扣除,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蘑菇种植,品种也从原有的香菇扩大到秀珍菇、金针等多个品种。
  在发展蘑菇种植的同时,他们还逐渐发展各类特色种植,如今的北京爱农星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1万平方米示范温室、16座蘑菇大棚、年出菇50万斤、年生产瓜菜60多万斤的成熟型新农合组织,直接或间接带动150多名村民就业或临时性务工,几年间,全村保持着人均15-20%以上的增产增收,实现了村民年均收入从2007年的7800元到2011年的14400元的增长。
  2012年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王场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15600多元!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