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砼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公路造价师    发布时间:2013-04-02    公路造价师辅导视频    评论

  一、工程概况
  徐州市某小区,地上五层,底层为自行车库,屋面为坡屋面,层高2.9m,总高度18.85m。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其余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混凝土配制所使用的原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检验合格;配合比设计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二、施工中出现的情况
  主体施工过程中,承包单位按经监理单位认可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了旁站监理,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留置了相应数量的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对留置试件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件达不到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后对工程实体利用回弹仪法进行强度检验,结果同样不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的使用功能。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该工程通过了验收。
  虽然这次事故没给承包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但为了在今后的施工中避免类似问题出现,事后对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所致,其中也暴露了目前建设项目施工中混凝土分项工程普遍存在的一些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问题。
  三、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不能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施工
  混凝土配合比是施工的依据之一。虽然施工中混凝土搅拌棚挂出了混凝土配合比,但很多施工单位不能认识到配合比的重要性,挂出配合比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不能严格做到把配合比作为施工的依据。此外,有的施工单位图方便,将质量配合比换算为体积配合比。直接根据体积配合比,利用手推车容量作为计量的依据,使计量的误差增大,使混凝土配合比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有的施工单位即使认识到配合比的重要性,但材料称量时误差过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了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为水泥、水、外加剂为±2%,粗、细骨料±3%。但在现实的施工中由于招投标制度的完善,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承包单位的利润水平也在逐步降低,且由于当前设计普遍相对比较保守,致使混凝土强度即使稍低于设计强度也不会产生重大质量事故,所以有一部分施工单位通过减少水泥用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为避免试块强度不足,多按配合比单独配制混凝土制作试块),直接导致工程实体混凝土强度下降。另外在搅拌过程中,为了使浇注更容易,人为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加入了更多的拌合用水。由于用水量不能做到严格控制,致使水灰比发生变化,使混凝土强度下降。此外,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房屋建筑工程中粗、细骨料是按照干燥状态计算,而实际施工中骨料是处于一定含水状态下,按施工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应每工作班检查一次骨料的含水率,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使其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而多数施工单位不注意此项规定,有的即使注意到但限于条件很难做到,甚至有的项目是不论材料如何变化,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就按一个配合比施工,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
  (二)施工中不能很好控制混凝土施工工艺过程
  混凝土强度与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过程。为保证混凝土密实成型,规范规定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虽然对于常用的通用水泥标准规定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n,但水泥的初凝还受温度等外界条件影响,故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造成水泥初凝后混凝土才进行浇筑。此外规范要求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浇筑完毕,就是为了防止扰动底层已初凝的混凝土而出现质量缺陷。其实,混凝土施工工艺并不复杂,但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可能使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内部出现穴洞,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降低混凝土强度。
  (三)施工完毕后不注意混凝土养护过程
  混凝土强度发展与养护条件有很大关系。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之内覆盖并保湿养护,并定期浇水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对于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d,对于掺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因为混凝土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范围内才能保证正常凝结、硬化和强度增长,否则会影响水泥水化,使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随时间的延长强度逐渐提高,因此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衔接关系复杂,工程拖延在所难免,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有时会出现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规定强度要求下,即开始下道工序施工,使混凝土中原始裂纹增多,同样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四)监理力量不足
  按照建设部发布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中的混凝土浇注必须进行旁站临。在国务院发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也明确规定: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同进在《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对旁站监理也作了相应规定。按照这些现行的法规、规范,混凝土施工过程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内容、过程进行旁站监理,理论上应该能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按规范进行施工。但目前施工监理过程,监理单位的人员数量相对还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连续的旁站监理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致使监理记录不能真正反映施工过程。这也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留下的空当。
  (五)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现在的建筑市场上,大量的未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仍是施工一线的主力,他们大多数对混凝土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且质量意识不强,施工一味图快图省事,这也是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语
  以上论述了当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几种影响强度的问题,而实际的原因远非这些。这要求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原材料的控制、施工工序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等工作,严格按规范施工。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做到严格监理,才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