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与强夯加固处理

来源:公路监理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01    公路监理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大多是由于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对公路的正常使用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填方路基的沉降对公路的影响使得设计者及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本文为此提出了沉降的观测和强夯法的变形控制及影响范围控制的思想,对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
  一、软土路堤沉降观测要求
  1.沉降观测点的要求
  要求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1)观测前,对水准仪校验。
  (2)为了消除误差,每期观测要做到四个固定,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水准尺、固定测点及转点、固定后视尺。
  (3)转点位置必须使用尺垫。
  (4)每次观测段长度要求不小于路堤底宽的2倍。视距不等差应小于3m,前后累计差应小于6m。
  (5)水准闭合环线或支线水准路线,其允许闭合差为+12*L1/2或4n1/2(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公里计;n为测站数)。
  (6)外业手簿要认真记录及保存。
  (7)各期观测沉降资料要汇总。
  2.施工期沉降观测
  软基处理前,按要求加工地面沉降仪和连续沉降仪等观测仪器。利用打桩机或地质钻机将连续沉降仪打入地基持力层,地面沉降仪在砂垫层施工时直接埋在层内,随着路堤分层填高,沉降杆也一节节接长。沉降仪设置后,按设计要求定期观测,在整个施工期掌握路堤填筑,要求变形速率控制在10—20mm/d之间均可进行施工。
  3.预压沉降期观测
  路堤填筑完成至路面施工之日,间隔时间为路堤的预压沉降期,为观测路堤的沉降,在不小于1000m的路堤顶部每100m,在路中心的两侧路肩内缘各设一固定木桩,埋深50cm,在接近桥台处,桩距可适当加密,按设计要求定时用水准仪观测水平标高,掌握沉降情况。一般开始时每周观测一次,中间半月观测一次,最后每月观测一次,规定连续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5mm/月,认为路堤稳定;连续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3mm/月,认为基层施工加载后是稳定的,方可进行路面面层施工。
  为观测位移,另在以上间隔的二侧路堤坡脚外5m外设立砼标桩,埋深2m。选择三个不同的固定点,每日定时用经纬仪分别观测各标桩的位移变化,通过对以上观测记录的分析,计算沉降完成的日期。
  二、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强夯处理方法
  1.强夯法加固机理
  普遍认同的有动力固结理论和波动法理论.动力固结理论认为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同的阶段。第一,加密作用;第二,固结作用:第三,预加变形作用.波动理论假设地基为弹性半空间连续介质.在表面荷载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质点在连续介质内振动 其振动能量又引起周边介质的振动。振动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形成波。震源(夯锤)处释放的巨大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从而使错位的土颗粒重新排列成较为紧密的状态。
  2. 夯击法施工的实践
  (1)夯击能
  通常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土的单位夯击能要比粗颗粒土大些。单位夯击能过小难以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单位夯击能过大,不仅浪费能源,对饱和粘性土来说,强度反而会降低。
  (2)夯击次数
 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常通过现场试夯得到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关系。对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湿陷性黄土和填土等地基,夯击时夯坑周围往往没有隆起或虽有隆起但其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增多夯击次数。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地基,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的孔隙体积因压缩而逐渐减小.但因这类土的渗透性较差 故孔隙水压力将逐渐增长.并促使夯坑下的地基土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出,而引起夯坑周围地面的明显隆起,此时如继续夯击.并不能使地基土得到有效的夯实。
  (3)夯击遍数
  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夯击遍数要求多些。对于渗透性弱的细颗粒土地基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以利于超静孔隙中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距对孔压消散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4)夯点布置
  对于细颗粒土,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距不宜过小。当要求加固深度较大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更不易小 避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影响夯击能往深层传递。此外,还必须强调,若各夯点之间的距离太小,在夯击时上部土体易向侧向已夯成的夯坑中挤出,从而造成坑壁坍塌,夯锤歪斜或倾倒,而影响夯实效果。
  三、结语 
  1.为减少或避免软土地基对公路不均匀沉陷的影响,必须对路段所在地区的软土进行详细勘察设计和适当处理。
  2.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应结合软土的实际情况、软土的强弱程度、软土层厚度、埋深、公路的技术等级等情况综合确定。
  3.使用强夯处理方法要注意详细计算使用夯击能的大小、夯击次数和夯击点位的布置等。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