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模拟题:GCT语文模拟试题(09B)

来源:工程硕士GCT    发布时间:2012-07-11    工程硕士GCT辅导视频    评论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1——34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窒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才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31.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32.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3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3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38题
  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还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因之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人类对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雪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下,洞穴应该是个理想的住所,但洞穴多为猛兽的巢穴,常常可望而不可得。随着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发展,终于发现了火的作用,而火被人类所使用,为人类占据洞穴,进入穴居生活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的人类的狩猎能力也有所提高,再加上火这一威慑野兽的自然力量,使人类有能力驱逐虎豹熊罴,占据洞穴,从而进入穴居生活。这种天然岩洞足以抵挡不良气候的侵袭,人们在洞口或洞里点上一堆火,使野兽不敢近前,并给洞穴以光明,同时把洞内烤得干燥,温暖。在当时来说,这确实是个舒适的住所。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中更新世内,生活在山地的人们便逐渐开始了穴居生活。例如,北京人居住的山洞内用火的灰烬达7米厚,足见北京人曾长期居住在这里。在法国东南的瓦伦尼洞中也发现了中更新世的石器和一些兽骨。
  晚更新世的智人,以德国尼安德特人的穆期特文化为例,也是在山洞中发现的。……现代A的遗迹也是发现于洞穴中,最典型的现代人代表是在法国的克鲁麦囊洞穴和意大布格里马第洞穴中发现的。中国现代人的典型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前)也是在洞穴中发现的。由此可见,人类穴居的时代非常长。 
  35.对“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 因之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36.不属于人类凭借“火的作用”而进入穴居生活的一项是
  A.火是威慑野兽的自然力量。 
  B. 人类狩猎能力有所提高。
  C.火能给洞穴带来光明。 
  D.火能把洞穴烤得干燥、温暖。 
  37.不属于更新世内的古人及其遗迹的一项是
  A.北京人居住的山洞内用火的灰烬达7米厚。
  B.法国东南的瓦伦尼洞中也发现了中更新世的石器和一些兽骨。
  C. 德国尼安德特人的穆期特文化。
  D.中国的山顶洞人。
  3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类对自然中的风霜雨雪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下,洞穴应是人类理想的住所,但洞穴多为凶猛的野兽所盘踞,人类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得。
  B.火的作用的发现,为古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C.从全文看,古人类的居住形式是由巢居形式到漂泊形式,由漂泊形式到穴居形式,其中穴居的时间最长。
  D.据考古资料证明,北京人的绝对年代不少于69万年,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比山顶洞人早67.2万年。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39——42小题: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采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39.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A. 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镜头加以重映 
  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C. 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40.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来源:考试大网
  B.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