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之家长篇:与孩子一起冲刺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2-05-25    高考视频辅导    评论

      家长们对高考的关注比考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说,这是高考之外的“第二考场”。 
  现在,离高考只有60多天的时间了,考生父母在自己孩子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到底最应该做什么,才能真正为考生的心理解压,为他的前程指路,而不至于瞎帮忙、帮倒忙? 
  考试已不再单单是考生的事情了,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本期《备战高考》,与您一同探讨家长该如何“备考”才能使孩子轻松应战。 
  家长也患“考前综合症”? 
  【透视】情绪随成绩波动 
  “高考越来越近了,我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这几天巴不得快点高考,是好是坏也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家住东山区的杨平告诉我们,面对高考,自己的紧张劲儿一点也不比上高三的儿子小,甚至可以用备受煎熬来形容。“现在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两口子晚上一躺下,说起高考总没完没了,孩子倒是不觉得什么,学累了就睡,反而自己不行,搞得上班时间精神很不好。”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高考在即,不少考生家长比考生还要紧张,甚至患上了着急焦虑、坐立难安等所谓的“考前综合症”。 
  针对以上现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指出,“我们在关注考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他分析说,高考过程中,一些家长之所以会表现出相当严重的心理焦虑,主要原因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现在的考生家长大都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吃过想读书没得读的苦,为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与学生相比,家长往往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的“意义”。有的考生家长的生活规律随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而变化,情绪也随着孩子每一次考试的成绩而起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在孩子高考前难免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提醒】谨防攀比心理 
  王极盛指出,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骄傲,亲戚朋友见面话题也离不开孩子高考。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谨防滋生攀比心理。不同考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家长如果不接受现实,只能让孩子更紧张、更不自信。 
  其实,对于高考,家长也应该持一份平常心,只有家长的心态平和了,对考生的负面影响才会减至最低,才能让考生心平气和地去考试。王极盛特别提醒家长,不要用威胁的方式去刺激考生的学习热情,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家长陪读陪考成绩好? 
  【透视】切勿无意中充当施压者 
  高考临近,许多家长自然把孩子当“重点保护对象”,衣食住行全包不在话下,复习陪读、考试陪考等做法也是常有的事。家长的一片苦心无非是想让孩子心无旁骛地考出好成绩,可是,果真奏效吗? 
  就拿陪读来说,有考生就反映,自己复习,父母在一边陪读,自己心里很不自在。家长和考生毕竟是不同的两个人,想法上有差别,学习方法上也有出入。特别是有的家长还要对考生的复习方法指手画脚,反而可能会因此干扰考生的正常复习。 
  再说陪考。高考是考生的人生大事,也是父母的人生大事。有考生家长说:“不看着自己的孩子走进考场,自己的心不塌实!”事实上,家长陪考等于最大限度地拉近与考试的距离,一旦考生有所差失,其情绪很直接就会感染家长。家长也会因此无法很好地安抚考生情绪,对下一科的考试来说是很不利的。 
  王极盛认为,在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诸多原因中,心理因素排在第一位,而家庭环境对考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许多考生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来自家庭的另一份压力,家长则在无意当中充当了施压者的角色。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