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工荒”现象引发的理论思考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2-05-27    高考视频辅导    评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广东6000多间制鞋企业中,缺工人数超过10万人。被称为“民工城市”的东莞,从去年9月至今,缺工人数已经超过20万,尤以技术工人居多。正在沿海蔓延的“民工荒”中,许多企业为招不到工人一筹莫展。东南沿海地区从前几年的“民工潮”骤然转入“民工荒”现象,其背后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对此,我们可以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如下思考。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二十多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的许多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对劳动力资源需求比较大且工资较高,从而吸引了内地大量民工涌入这些地区,形成了延续多年的“民工潮”。而近年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价格和市场结构的变化,这些地区的企业在用工要求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民工潮”骤然演变成了“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是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实际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一边是有人没工做,一边是有工没人干的尴尬局面。这说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完全依赖市场是不合理的,国家必须在劳动力供求、民工工资待遇、民工素质、民工权益保障等许多方面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有力地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企业和劳动者都必须重视培训和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在我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只有不断地对劳动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才能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满足企业自身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供需矛盾,也突出反映出大量农民工急需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思考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民工短缺为特征的“民工荒”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受高温天气、电力资源紧缺、劳动者素质、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缺位、劳资关系紧张、中央1号文件的效应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因此,客观地认识和解决“民工荒”现象必须坚持用联系地观点看问题,多方举措,综合处理。

  2、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防止片面化。“民工荒”现象会使一些企业感到劳动力短缺的压力,被迫改善劳动条件,给广大的民工带来好利,从这一角度上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民工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会严重损害民工切身利益,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这又反映出“民工荒”在更大层面上的消极性。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思考

  1、国家职能。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和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迫切要求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力结构,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国家要履行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真正体现和维护广大民工及相关企业的利益。

  2、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各项保障权益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还是无法得到实现,民工的就业环境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改善和切实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工荒”现象。最近,国家几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要求清理和取消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依法办事,尽可能通过一段时期的政策调控和市场调整使“民工荒”现象最终得以缓解,切不可搞地方保护,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损害民工与企业合法利益。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