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命题特点以不变“求”万变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2-05-27    高考视频辅导    评论

  历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都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个板块,而2011年又是河南省使用新课标的第一年,这就更让高三学子们忐忑不安。今日,洛阳一高的袁德霞老师结合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理念与考查方向,给考生的考前准备工作提出了她的建议。

  袁老师说,从“新考纲”写作部分的要求和近年来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特征来看,2011年的作文命题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材料可能是几则材料组合的新材料作文;二是审题难度不会很大;三是现实意义会非常突出;四是注重对考生认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的考查;五是开放性强。

  审题立意,求稳为妥

  多注意几则组合材料共同点的提炼,但要避开一些艰深玄奥的题目,不必在审题训练方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前些年的高考中,确实曾出现过一些含义隐讳的材料,逼迫考生去挖掘其题旨,稍有不慎即满盘皆输。这种过分强调考生解读能力,而且容易导致许多写作素养不错的考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作文题目,今后应该很少出现。这也同时提醒考生,在临场审题立意时,还是以求稳为妥,从最明显的角度,遵循正常逻辑来把握材料的含义,不要一味追求“新”、“奇”。

  文风求实,应言之有物

  要摒弃华而不实、空洞矫情的文风,要言之有物,尽力展示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最后有限的时间里,多关注时事,多积累新鲜素材,重视政府关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概念与新口号。

  袁老师说,纵观近几年各地特别是发达省份的命题材料,命题意图都非常明显,一般都是和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改革发展的某种新观念暗合。比如2009年海宁卷的作文命题是关于要不要对行乞者施以援手的争论;江西卷的作文命题是关于圆明园文物被拍卖的问题;2010年江苏卷的作文命题是关于“绿色生活”的话题;浙江卷的作文命题是“角色转换化之间”,提醒人思考文化的反哺;天津卷的作文命题是“我生活的世界”,要求学生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态势……这就决定了作文立意将不再是某一种生活哲理,而是当前社会转型之中的思考与期待。因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已完全无法适应这一要求了,我们应该通过《瞭望》、《求是》、《看天下》、新华网等杂志或媒体去开阔视野,关注一些现代性命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作文素材有新鲜度。

  注重说理,别过分“煽情”

  在写作语言上,要追求凝练、准确和清晰,要在字里行间表现出自己的思维品质,注重形象化说理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分“煽情”,也不要把政治学科的理论生硬地过多地搬到作文中来。

  议论文仍为最佳文体

  在文体的选择上,仍建议大家重视议论文在应试中的价值,不要轻率地尝试小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体裁。因为许多考生的写作功力不够,选择叙事性体裁往往会沦为仅仅用一个故事(或许还不够精彩)来简单印证材料中的观点而已,最终使文章变成肤浅单薄、缺乏亮点的平庸之作。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