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高考的脉络——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2-05-27    高考视频辅导    评论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抓住高考的脉络

最终,我们必须面对的是高考。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想在高考中取胜,必须对高考本身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把握,并时刻以此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从而赢得高考!

高考宏观上有什么规律呢?或者说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我在高考前的学习、复习中,研究了数年的高考试卷,力图把握高考的变化趋势,最后,发现高考试题总体上在“一张一弛”的变化着,也就是说,难易交替,逐年变更;当然,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就是稳定,但我们只要悉心研究,就会发现,在“稳定”的背后,难度在一张一弛的变化着。大家只要找来1996到2004年高考试卷,认真的做一做,感受一下,就不难体会到这一点。虽然,这一点只能从宏观上给出一个大体趋势,但能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比如,现在可以说,在今年的高考中,数学卷的难度较之去年,会低一些,会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的考察。不过,我要强调的是,决不能迷信这一点,高考的难易波动还是有限的,不要误以为难度下调就是没有难度;另外,每一科都在按照其本身的趋势“一张一弛”的变化,有的在变难,有的在变易。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不少同学和老师在指导复习时,往往是以上一年的高考为准绳来做指导,这样,就永远不能赶上真正的高考的节拍,永远比真正的高考慢了一步。但愿大家也能研究高考的变化趋势,找出规律,以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方向。

以上是从高考试卷的纵向比较得出的结论,而要研究高考试卷的微观情形,就要依靠试卷本身了。说高考试卷是最好的练习题一点也不为过。高考有其本身的特点,好些同学考后说难以适应高考试卷,感觉和平时不一样,我想除了是高考时的特殊氛围在作怪之外,对高考缺乏认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试想一下,不能把握高考试卷的特点,又怎样能适应高考呢?因此,我建议,在学习以及最后的复习中,都要有目的的研究高考试卷,把这个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所谓“研究”,有几个层次,也有几个步骤:纵向对比,宏观把握,我们在前边已经有所叙述。接下来,其一,对试卷的考题结构,难度分布要有清晰的认识,比如说,数学试卷,有几个大题,每个大题有几个小题,这些小题可能的类型是什么,难度分布又如何等,对这些了然于胸,再结合自己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对策:定位在多少分,时间怎样分配,采用什么样的战术等。对试卷的结构和难度能否把握,将直接影响考试时的感觉,也直接影响着能否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这一点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可以呢?这样来看,假定你是高考的命题人,要你来设计一张试卷,这时,你脑中是不是很清晰,很有把握?高考要基本上覆盖所学的内容,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又要体现考察基础的原则,如果我们能一命题人角度去研究试卷,就更容易理解这些原则,也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试卷。

我想,如果现在让你命题,你脑中一片空白,并不可怕,还有时间;可是,如果到高考前,要你设计一张试卷的时候,你脑中还是一片空白,那就有点可怕了,考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高考试卷的解答题部分有几个考察方向1、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2、概率的简单应用。3、解不等式,指数不等式,或者对数不等式,一般含参数,分类讨论少不了。4、立体几何题目,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证明加计算,证明点、线、面的关系,也就是点线关系,点面关系,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计算距离也就是上面所述的集中关系中涉及的距离;计算角度也就是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或者计算面积、体积。都是考察基本知识。5、函数或者不等式的综合推力,往往是结合实际的应用型题目,涉及求最值、解不等式等知识。6、解析几何题目,结合平面向量,可以很难,也可以很容易,两个方向,一是给出已知数据,求轨迹方程。二是给出轨迹方程,用轨迹方程来解决具体问题,求一些数据。二者是相反的过程,也可能把他们结合起来,先根据数据得到轨迹方程,再去求一些其他的数据。7、数列的概念和数学归纳法,一般是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推理结合起来;数列通项与求和是关键,之后是对通项公式作一些讨论。8、函数基本概念题目,应用导数,特别是证明单调性,求极、最值。上面所述,不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列举,而是对试卷内容的一个归纳:考题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是,牢牢地把握最基本的方向,掌握基本的方法,在复习中有意识的加以练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不管怎么说,“万变不离其宗”嘛!

只对试卷结构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还要对每一部分的题型本身加以研究,归纳,对难度有个感性认识。前面所述,了解试卷的整体情况,就如架好了框架,而这一步,则是填充材料。在复习中,整日忙着做大量的题目,可是,归纳思考的时间呢?可以说,做再多的题目却不思考,提高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能有意识的研究题目的类型与方法,在作每个题目的时候,不是想当然的作了出来,而是利用自己平日积累的东西,根据其类型,快速准确求解,那你就是最聪明的学者了。形象的说,不思考和思考的差别就在于:一味做题却不思考只能作自己曾经作过的题目,题目稍微一变,就会不知所措;善于归纳思考的同学,任凭题目怎么变化,都能用扎扎实实的做出来。那个更好一些呢?大家可以自己去判断。

不管怎么说,在学习中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但决不能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要能善于钻研,善于归纳,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