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宏观把握微观分析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2-05-27    高考视频辅导    评论

  助力专家:常荣芳

  常老师认为,考生此阶段复习应坚持“以纲(《我考网纲》)为纲、以本(课本)为本”。《我考网纲》是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更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有考生认为,考纲只是规定了考试范围,没有什么用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认真研读、揣摩《我考网纲》,了解考点的增删情况,明确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不考的,这样,在最后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就可以不做或少做无用功,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处理“大小字”关系

  课本才是根本,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一定要切实抓好。考生可将考纲罗列出来的考点对照课本逐一进行复习。

  复习中,考生不要忽略教材小字(包括注释),正确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以大字为主,以小字为辅,小字不能不要。2005年全国卷(一)13题(滇王之印),全国卷(二)13题(邗沟)考查的都是小字部分的内容,2004年考查的小字内容就更多了。小字中,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与主干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节,中英贸易的相关小字可当大字对待,其余小字阅读一下,有一定的印象就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节,关于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及其影响的内容应该当作大字对待。

  小提醒:“有一些考点在教材上是小字”,对这一点考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比如:中国古代史:北魏的均田制、元朝的灭亡、华侨与南洋的开发;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世界近代现代史:意大利统一、(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回归课本的过程中,考生还应做到“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把握”,即从大处着眼,理清知识线索,将考点放到特定的专题中,前后联系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复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考点,就应该将其宏观构架:萌芽时期(战国)———正式建立时期(秦朝)———巩固时期(两汉)———完善时期(隋唐)———强化时期(北宋)———新发展时期(元朝)———空前强化时期(明清)。

  “微观分析”即从细微处入手,多角度思考,挖掘知识内涵,把握知识的核心和精髓。如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正式建立的,考生应该掌握其确立的原因条件、表现、作用和影响等。

  重点关注考纲新增考点

  2007考纲新增考点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对这两个考点,常老师给出了阐释与复习对策。

  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首先考生要明确时间界限为“1931-1936年”,其次要从背景、表现、影响这三个方面予以把握:背景(1931、1932、1933、1935),表现(中共、人民群众、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