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5章

来源:法律顾问    发布时间:2012-04-07    法律顾问视频    评论

 本文导航
  • 第1页:一、单项选择题
  • 第2页:二、多项选择题
  • 第3页:三、案例分析题

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第5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2008.20)根据《刑法》规定.对于( )不适用缓刑。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犯罪情节比较轻微的犯罪分子
D.累犯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缓刑的适用条件。在我国.根据刑法的规定,适用缓刑应当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但是.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第二.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不予关押不致危害社会的。因此.在我国,对累犯不得适用缓刑。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2.(2008.20)甲为躲避持刀歹徒乙的追赶.踹开一住户大门人内躲避,将户主撞倒致其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在防卫(避险)的对象上有明确的区别。正当防卫的防卫对象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紧急避险的对象是危险来源和避险行为人之外的第三方,即紧急避险损害的必须是另一较小合法利益.而正当防卫侵害的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本题中.甲侵害的第三方利益,而非不法侵害者乙,并且其侵害的利益比其所保护的利益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 D
3.(2008.20)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后,依照( )的规定定罪处罚。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诈骗罪
D.合同诈骗罪
【真题解析】 本考核的考点是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区别。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偷税罪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纳税人是在缴纳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定偷税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答案】 A
4.(2008,20)国有公司、企业的( )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的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A.工作人员
B.董事、经理
C.董事、监事
D.高级管理人员
【真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我国刑法规定,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他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因此.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5.(2007,14)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是( )。
A.未经许可,在其制造的产品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B.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C.变造他人的专利申请文件
D.制造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假冒专利罪的客观行为。我国《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的;(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本题中,选项ABC中的内容都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只有选项D的内容不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6.(2007,15)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枪向乙瞄准、开枪,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故意与过失的区别。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般认为,区别故意与过失主要看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并且意志上是一种希望或者放任心态的,是故意犯罪;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但意志上过于自信地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过于自信过失犯罪;主观上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会发生以致危害结果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本题中,警察甲主观上不希望打死警察乙,从意志因素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是不希望的,只有由于甲的疏忽大意,没有检查执勤枪中是否有子弹,结果导致了乙的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有认识能力而因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其主观上是一种疏忽大意的心态,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7.(2007,16)甲因私仇蓄意杀害乙。某天,在乙回家途中甲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尚有子弹,但甲怕罪行暴露受到惩罚,遂放弃开枪射击。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的刑法性质问题。我国《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在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中,行为人第一次犯罪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这似乎符合犯罪未遂的规定。但是,如果从行为人的行为整体上看,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中,第一次犯罪行为或者第一枪只是整个行为的一部分,行为人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时。自动放弃犯罪,可视为对整个犯罪行为的放弃。因此本题中,甲在可以重复开枪的情况下,因害怕罪行暴露而放弃,应成立犯罪中止。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8.(2007,17)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的是( )。
A.犯罪目的
B.犯罪对象
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犯罪构成的要件。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每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又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对象、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中,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属于必不可少的,犯罪对象、犯罪时间、地点、方法等属于选择要件,不是每个犯罪都需要。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是必备要件,犯罪目的则属于选择要件,只有部分犯罪要求有犯罪目的。因此,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危害行为是必备要件,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9.(2007,18)甲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明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盗窃价值6000余元的财物。对甲应当(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与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缓刑的撤销。我国《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只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又犯新罪,无论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发现还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都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予以并罚。本题中,甲的盗窃罪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实施的,虽然发现的时候他的缓刑考验期已满,依照《刑法》的规定也应当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10.(2007,20)某国驻华使馆参赞涉嫌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应当( )。
A.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
B.通过联合国解决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直接适用我国法律进行起诉、审判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对享有外交特权和刑事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管辖权。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中,根据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条约,驻华使馆参赞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第11条的规定,对其刑事责任,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11.(2006,22)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在处罚时(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在我国刑法中,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精神病、醉酒和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对此,需掌握这些因素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即刑法对其处罚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第18、19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Z-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因此,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不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12.(2006,23)走私分子甲在驾驶大型货轮走私成品油的过程中,指使他人将登上货轮进行例行检查的海关缉私人员全部打落水中。对甲的行为应当( )。
A.按走私罪处罚
B.按妨害公务罪处罚
C.按走私普通货物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D.按走私成品油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走私罪的罪名和走私罪与妨害公务罪牵连时的处罚原则。我国刑法规定了很多的走私罪名,有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珍惜植物、珍惜植物制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但是没有走私成品油罪,走私成品油的,按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以暴力、威胁的方法抗拒缉私,其抗拒缉私与走私之间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牵连关系,属于牵连犯。在我国刑法中,对牵连犯一般采取的是从一重罪处断,但是我国《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走私分子甲指使他人以暴力将海关缉私人员打落水中,其行为既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又构成妨害公务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57条第2款的规定,对甲应当依照走私普通货物罪和妨害公务罪实行数罪并罚。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13.(2006,24)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因行贿牟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时效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追诉时效期限。根据《刑法》第87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二)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三)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在确定具体犯罪的追诉时效的期限时,应当注意:(1)在只规定一个量刑幅度的条文中,应依照该条文的法定最高刑确定追诉时效期限。(2)在一个条文中规定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量刑幅度的,应按与其罪行相对应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其追诉时效期限。(3)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罚,分别规定在不同的条款时,应按其罪行应当适用的条款的法定最高刑确定其追诉时效的期限。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刑法中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而“不满”不包括本数,因此对“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的追诉时效档为“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4.(2006,25)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因而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是( )。
A.出版他人享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同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保险业务
C.制作、贩卖淫秽物品
D.无证经营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25条和刑法修正案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本题中,出版他人享有出版权的图书,可构成的犯罪是侵犯著作权罪。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的行为构成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无证经营是属于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只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行为才属于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行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答案】 B
15.(2006,26)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又虚开的,按( )处罚。
A.非法购买发票罪
B.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C.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D.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非法购买发票与虚开、出售发票行为复合时的处理。我国《刑法》第208条规定:“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又虚开或者出售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可见,在我国刑法中,行为人既有非法购买发票和虚开、出售发票行为的,应当按照虚开、出售发票的犯罪定罪处罚,包括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因此,对于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又虚开的,应依照我国《刑法》第205条的规定,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拳题的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16.(2005,25)依据刑法规定,构成行贿罪要求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谋取( )的目的。
A.不正当利益
B.非法利益
C.经济利益
D.个人利益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行贿罪的主观目的。我国《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可见,行贿罪的主观目的是谋取不正当利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17.(2005,26)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A.刑罚
B.罚金
C.罚款
D.没收财产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形式。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可见,在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罚金。本题的正确答案是8。
【答案】B
18.(2005,27)依据刑法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情节严重的行为。
A.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B.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C.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D.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真题解析】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行为。我国《刑法》第213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表现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19.(2000,10)对单位犯罪的处罚,采取( )。
A.只处罚单位的单罚制
B.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又处罚单位的双罚制
C.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制度
D.双罚制与单罚制并存的制度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刑法》第31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规定的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一种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又处罚单位的双罚制,因此,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项。
【答案】B
20.(2000,11)某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刑罚执行1年时,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对其先后犯罪应按( ),实行数罪并罚。
A.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判处有期徒刑21年
B.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1年刑期,在判决新罪时,判处20年有期徒刑
C.前罪所判刑罚先减去已执行的1年,然后将前罪剩余的12年刑期与后罪所判8年刑期,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判处刑罚
D.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后,减去1年.然后按照数罪中最高刑期13年以上,总和刑期即20年以下,判处刑罚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数罪并罚的适用。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该条规定的数罪并罚情况属于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对于此种情形,在确定应执行的刑罚时,是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来进行的,即前罪所判刑罚先减去已经执行的刑期,然后将前罪剩余的刑期-b后罪判处的刑期,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决定执行的刑罚。本题中某甲所犯数罪就属于这种情况,因此,选项C最合题意。
【答案】C
21.(2000,12)以下对犯罪后自首的正确表述是( )。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B.犯罪被抓获以后,自动、如实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犯罪事实
C.犯罪以后,在本单位或司法机关彻底坦白并自愿承担法律责任
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首的成立案件。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据此,所谓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自首的成立条件有三:一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所谓“自动投案”,一般应是犯罪分子本人直接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主动投案,但在亲友或同事劝说、教育、陪同下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投案的,也视为主动投案。自动投案的时间必须是在犯罪以后,犯罪事实被司法机关发现之前,或虽然犯罪事实已被发现,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或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已被发现.但尚未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二是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罪行。这是指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如果犯有数罪,却只如实交代部分罪行,只对如实交代的部分适用自首;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除如实交代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之外,还应交代自己所知道的同案犯的罪行;主犯则必须交代全案所犯的全部罪行。三是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这三个条件,因此,A项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A
22.(2000,13)某甲在任村长期间因非法拘禁他人,被判犯有非法拘禁罪处有期徒刑3年。案发后,某甲曾召开全村大会主动做检查,向被害人赔礼道歉。法庭考虑到某甲的悔罪态度和某甲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村长的情况,对其以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3年执行。对某甲判处缓刑,是因为( )。
A.某甲犯罪后悔罪态度较好
B.某甲一贯表现较好
C.对某甲不执行原判刑罚不致危害社会
D.某甲悔罪态度较好,一贯表现较好,规定一定考验期限,不执行原判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缓刑的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据此,适用缓刑的条件有二:一是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管制、无期徒刑、死刑以及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缓刑。二是犯罪情节较轻且犯罪分子确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本案中之所以对某甲适用缓刑,正是基于其悔罪态度和一贯表现较好,不执行原判刑罚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综合考虑。因此,选项D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D
23.(2000,14)对被假释的罪犯,必须符合( )的条件。
A.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B.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重新犯罪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假释的适用条件。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适用假释的条件包括:第一,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第二,在一般条件下,必须是已经执行一定刑期,即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第三.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第四,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这是适用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因此,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完整地表述了假释的适用条件。
【答案】 A
24.(2000,15)某国家参股的贸易公司会计科长李某,将本公司分配给他本人使用的公务小轿车一辆,私自过户到自己名下,占为已有,应定职务侵占罪。因为李某( )。
A.系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B.系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
C.系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
D.不是国有企业委派到该公司的本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公司财务占为已有,数额较大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据此,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而且不能是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主从事公务的人员。因为如果是后两类人员.应当按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项是最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D
25.(2002,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不包括( )。
A.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B.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C.逃汇罪
D.洗钱罪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罪名。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逃汇罪、洗钱罪均为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故B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本题要采用排除法。
【答案】 B
26.(2002,8)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法律明确规定性
D.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特征。《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据此,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刑事违法性;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其他两个特征都是由该特征派生出来的。因为,正是由于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才成为刑法规定的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所以,D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D
27.(2002,9)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在j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 )。
A.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B.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罚金
C.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D.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罚金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定刑。《刑法》第140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200万元以上的.处15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28.(2002,10)某公司业务员张某在与本公司客户签订合同过程中,收受“签订合同手续费”10万元归个人所有,张某触犯了我国刑法规定的( )。
A.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C.渎职罪
D.侵占财产罪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据此,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本题中张某在与本公司客户签订合同过程中,收受”签订合同手续费”10万元归个人所有,属于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情形,应依照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29.(2002,11)犯罪未遂,是指( )。
A.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的
B.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C.准备犯罪工具,制造条件,未实行犯罪行为的
D.已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而A项和8项是犯罪中止,C项为犯罪预备。
【答案】D
30.(2003。6)甲持刀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丙情急之下用汽枪打伤了甲,丙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第一,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具备正当的防卫目的;第二,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第三。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第四,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第五,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本题中丙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要件,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31.(2003,7)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中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理解为( )。
A.构成犯罪
B.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C.不构成犯罪
D.是免除刑罚的情节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之前规定的是犯罪的法定定义,“但书”本身规定的是不构成犯罪的情形,因此,C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C
32.(2003,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的行为属于非法经营罪。
A.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B.经营法律不允许经营买卖的毒品、枪支、弹药、核材料等物品
C.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但未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
D.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fJ,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4)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因此,A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A
33.(2003,9)在我国,对犯罪分子有权决定减刑的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监狱管理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决定减刑的机关。《刑法》第79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据此,D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D
34.(2003,10)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B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B
35.(2003,11)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称为(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停止
D.犯罪中止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犯罪中止的概念。《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据此,D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D
36.(2004,19)我国《刑法》规定不得假释的对象的范围是( )。
A.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累犯或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累犯或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不得适用假释的对象。《刑法》第81条第2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37.(2004,20)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的行为应定玩忽职守罪。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C.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主管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失职被骗,造成公司、企业破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D.国家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规定,11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据此,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因此.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A
38.(2004,21)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A.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
B.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
C.挪用公款或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
D.挪用公款归个人或个体经营单位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据此.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所以,B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39.(2004,22)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A.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丰管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D.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真题解析】 本题考查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刑法》第167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据此,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A

小编推荐: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综合法律知识》历年真题回顾汇总

2011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试题及答案6套

08-2011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真题试题

2011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重要资料整合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