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法律硕士法制史模拟试题附答案一

来源:法律硕士    发布时间:07-11    法律硕士辅导视频    评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C  5.A  6.B  7.C  8.B  9.A  10.D  11.D  12.B 13.B  14.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  3.ABCD  4.BCD
  三、简答题:
  (1)“五听”制度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1分)
  (2)具体内容是:
  “辞听”:即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理屈者则言语错乱。(1分)
  “色听”: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1分)
  “气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呼吸,无理则喘息。(1分)
  “耳听”: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理亏则听语不清。(1分)
  “目听”:即观察当事人眼睛与视觉,无理则双目失神。(1分)
  (3)“五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被讯问者感官反应而确定其陈述真假。这种方式虽然接近于主观,但比夏、商的“神明裁判”已显然进了一大步,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在中国司法心理学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自西周以后,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上沿用了“五听”制度,考试大。(2分)
  四、分析题:
  (1)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明律相对于唐律而言,在有违道德伦常等方面的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律相对于唐律而言的“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法原则。(4分)
  (2)明朝在刑法上确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原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儒家的纲常礼教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愈来愈大,在这种背景下,对有关伦常礼教犯罪的处罚减轻,有利于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3分)
  (3)明朝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加剧,贼盗大案以及重大经济犯罪直接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统治者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这是“重典治世”的体现。(3分)
热点资讯:
2009年各院校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汇总
编辑特别推荐:
2009法硕指导:民法学精选试题解析汇总2009法硕指导:宪法学精选试题解析汇总
2009年法律硕士法制史主观试题精选汇总2009法律硕士指导之法理篇简答题资料集
2009年法理学单项选择题专项练习题汇总09法律硕士联考宪法主观题重点难点汇总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大法律硕士站 考试大论坛把考试大法律硕士加入收藏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