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学院EMBA陆晓明:被EMBA改变的生活

来源:EMBA    发布时间:2012-07-15    EMBA辅导视频    评论

  三十出头、已经成为苏州开发区最年轻的副局长,陆晓明的事业似乎已经定好了方向,下面就是一步一步实现目标了。 
  作为招商局的副局长,1995年之前的陆晓明,平均三个月就有一次出国的机会。哪怕只有一点点空闲时间,他也会赶到当地最好的大学,在校园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氛围。 
  “工作需要,加上自己喜欢,自然而然就想到要去读书。” 
面试过关,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每月四天集中授课再加上1.5万美元的学费,两个大问题怎么解决? 
尚未被欧莱雅收购的美宝莲彼时正在中国开创事业。陆晓明的谈判对手、美宝莲的亚太区总经理邀请他加入公司,开拓渠道。 
  他承诺,陆晓明的时间和学费都可以保证。 
  为了读EMBA,连百货公司都极少去的陆晓明作出令家人和朋友不解的举动,放弃仕途,进入这家经营化妆品的跨国公司。 
  他也成了同学中最早因为EMBA改变自己职业生涯轨迹的人之一。 
  根据《金融时报》2005年的调查,虽然雇主为EMBA学员提供全额或者部分的资助,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却早有改变的打算。有31%的人表示,他们获取学位是为了更换雇主,有45%获得雇主资助的人想改变职业。 
在所有接受公司资助的毕业校友中,超过39%的人在毕业后的三年内,至少已更换了一次雇主。甚至还在攻读学位时,逾1/5接受公司资助的EMBA学员就已跳槽到其他单位。 
齐晓峰就是在读书期间换了公司的。学机械工程出身的她一直希望进入到与专业匹配的公司,1996年下半年她有机会加入德尔福,一做便是5年。 
  10年以后,陆晓明已经做到欧莱雅(中国)副总裁,齐晓峰是米其林的人事总监,当年与齐晓峰一同进入中欧学习的费鸣仍然在圣戈班,是其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 
  校友办公室电脑里保存的EMBA95的名单不停地在更新,但仍赶不上这批同学的职务变化的速度,这个名单中还包括上海石化董事总经理戎光道、上海电信董事长张维华、霍尼韦尔涡轮增压系统(亚洲)总经理乌家华、豪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柴萌等。 
  “我们班的同学,没有不成功的。”齐晓峰很自豪。 
  而更多的改变并不是外在的。陆晓明庆幸自己作出了一个当时不被所有人认可的决定。在吴敬琏的课程上,他惊讶极了,“看似枯燥的《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居然能被讲得那么生动。” 
马遇生则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考试时的“罢考风波”。这些来自政府机关、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的学员,对于学院“动真格”考试的做法大多不解。 
  “我们已经工作多年,怎么还能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我们?”多数派的声音如是。 
   当时的中欧外方院长冯勇明教授拒绝了这个要求,他严厉地指出:“宁可关掉这所学校,也不能接受不考试的要求。” 
  前一门课程,要在后一门课程开始时考试,带着工作、生活压力,再加上极大的考试压力,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但马遇生后来回忆起来,充满感激,他总结说,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造就了中欧的奇迹。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