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首提内贸高于外贸

来源:国际商务师    发布时间:2012-07-25    国际商务师视频    评论

  1月5日至6日,为期两天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明确了2012年商务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稳中求进”是今年商务工作的总基调,这也和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定调保持一致。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中的“出口”和“消费”两项均在商务部管辖内,因此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来说格外重要。
一位与会的商务部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国内外环境都格外严峻,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但对于出口也不要过度悲观,因为经过两年的调结构,如今国内的众多出口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相比之下,如何扩大消费在今年则更为迫切。
  由扩进口、促平衡到以消费为重,商务部工作今年发生了重要转变。
  “扩进口是权宜之计,实际是为了平衡贸易顺差,而贸易顺差已连续3年下降,因此进口自然而然就不用再扩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对本报记者说。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晓蕾则认为,扩消费是应对“外贸环境不好”这个短期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应该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去考虑这种转变。外围市场在逐渐平衡,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扩内需,既可以应对外需市场变化,也可以顺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左晓蕾说。
  外贸形势格外严峻
  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一致认为,2012年外贸形势堪比2008年,而且将会更加严峻。
  “下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的进出口增速都比上个月下滑一两个百分点。”广东省外经贸厅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广东省进出口总额以单月计,7月同比增长13.9%、8月同比增长12.7%、9月8.3%、10月则回落到7.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也表示,由于今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严峻复杂,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还在继续发展,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形势将非常严峻。
  因此,对于2012年外贸的目标,上述商务部官员对记者说,商务部可能仍将进出口增速的目标定在10%,但这只是最低目标。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从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看,2012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新兴市场压力增大等使得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容乐观。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矛盾、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波动等因素,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将会加大。
  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陈德铭也指出,2012年要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措施,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完善退税机制,加快退税进度。稳定加工贸易政策。推动简化进出口外汇核销管理。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相对于外贸增长,2012年商务部更愿意将着力点放在优化外贸结构上。”霍建国说。
  扩大内需政策加码
  多年来我国内需推而不动的局面在今年有望突破。
  不同于以往的一味强调外贸,今年商务部首次将内贸置于外贸之上,扩内需成为今年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扩内贸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一句话,这背后是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的。”商务部政研室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左晓蕾向本报分析认为,发展方式转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长方式的转型,要更多地依靠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目前我国投资比较高,因此发展空间更大的、更应该去加强的自然便是消费。
  在刺激消费政策方面,陈德铭表示,将“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他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具体政策目前商务部正在与相关部委研究,新的刺激政策将与节能环保和新消费模式结合。
  去年,一系列刺激政策对消费拉动效果明显。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4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20多亿元。预计家电下乡销售1亿台以上,销售额超过2500亿元。目前,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已经到期,家电下乡也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不过,据江苏省商务厅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虽已正式结束,但未来政府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运用新科技、新技术的节能环保型家电产品,对此可能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此外,本次商务工作会议上还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商务部将着力于建立促消费的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流通体系。
  商务部市场运行与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告诉本报记者,促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及公共体系建设、市场环境优化等都密切相关。相关的内容涉及的部门非常多,目前各个相关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