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文化家园的守望者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6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2000年2月10日,冯骥才签名出售《估衣街珍存》明信片,他意将估衣街街貌像《旧城遗韵》一样珍存在百姓心中。一个月的抢救行动动摇了估衣街的动迁计划,街上的文物得以部分保留。如今,估衣街仍然是天津人骄傲之所、外地人驻足观赏之地。

1998年,冯骥才建议成立"老城博物馆"以展示老城文化。他说:文物的精神价值远远高于它的财富价值,因为文物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为筹集博物馆的资金,冯骥才率先买了一万多元的老城文物:砖雕、石狮子、雕刻木匾等,捐赠给未来的博物馆。2001年,"老城博物馆"在一座四合院门前挂牌。建立博物馆表现了他的文化见识、文化眼光和文化情怀。他认为,博物馆的建设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使城市拥有水准很高的文化环境,应多挖掘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涵,挖掘纯粹的文化价值,将城市历史的真正意义释放出来。

"我们是讲责任的一代。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文化出现不和谐时,看到我们的精神领域有这么多的困惑时,就会毫无疑问地守望我们的文化。"说到这里,冯骥才有些激动:"我现在是急于写我的散文,急于写我的小说,急于画我的画呢?还是急于到文化的第一线去,到田野里去,到民间去?毫无疑问,我会选择后者。"他提高了嗓音:"这个选择是完全凭自己的心,而不是太费劲的选择。"

2003年,由冯骥才倡议推动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多来,冯骥才跑遍了全国26个省、自治区、市,边指导志愿者进行田野普查,边进行民间文化抢救。在他眼里,民间文化有着无尽的魅力甚至充满着灵气。南乡三十六村、内丘神马、拜灯山、打树花、仁慈堂、屋顶秘藏古画版等等,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历史的、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冯骥才考察杨柳青年画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冯骥才说,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为了摸清古村落的"家底"。冯骥才跑遍了山东、山西、江西、安徽等7省的几十个村庄。他直接和镇长、村长"谈判",在一系列的乡村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上发表看法。"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古村落的现状和出路的文章。明年5月份,在江南的嘉兴召开全国古村落高峰论坛,请全国古村落负责人到那里去研讨。"

冯骥才考察古迹

2003年春,冯骥才去山东考察杨家埠年画。有个老人叫杨洛书,是杨家铺最好的年画师傅。他的学生是一个日本女孩,几年前千里迢迢来到杨家铺,找他拜师学艺。但难以想象的是,杨师傅自己的孩子却怎么也不愿意子承父业。

在考察中,冯骥才发现,不仅现代的年轻人不愿意学年画了,就连研究年画的年轻人也十分罕见:"据我所知,全国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中,只有少数地区有自己的年画研究员。中国有大大小小上百家美术学校和院系,竟然没有一家美术学院设有介绍和研究年画的专业课程。几乎所有的美术学院都教授西方美学,设有油画、水彩画专业,而我们却连个研究中国自己的传统年画的研究生都找不出来。"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