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江西近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6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袁隆平(1930.9.7-)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1970年调省农业科学院,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南农学院(后改名湖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聘任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农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南省农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 事长,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两系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专题责任专家、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科协常委,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至九届常委,政协湖南省第六至九届副主席。长期从事 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其助手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株野生稻(“野败”),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性“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投入大面积生产。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并投入生产。杂交水稻种植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79年出席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年会,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1987年获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朗克基金会奖。1992年被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会“拯救饥饿研究”荣誉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奖励基金生物学奖。1995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1996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1997年由农作物杂种优势遗传与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著有《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主编有《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等;撰有《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等论文。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