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风物——川酒形成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6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巴蜀佳酿,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古代巴蜀时期的酒文化已十分发达,历经千载而不衰,正如西晋张载《酒赋》中所吟:“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成都全兴、邛崃文君等美酒,饮誉中外,雅俗共赏。无论在国宴盛会,或是燕居小饮,无不 “启封香溢惊四座”,“才饮一盏即醺人”。四川佳酿名扬四海,香飘万里,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枝奇葩。
     古代巴人善酿清酒。《华阳国志·巴志》记其诗曰:“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水经注·江水》:“江之左岸有巴乡村(今奉节云阳间),村人善酿,故俗称。郡出名酒。”盛宏之《荆州记》也说:“南乡峡八十里有巴乡村,善酿酒,称‘巴乡酒’。” 1959年在不远的忠县井沟发掘出青铜时代的巴蜀遗址,出土的铜、卜骨、腐烂的小米和陶器中,有完整的陶角杯40余件,口径约8厘米,高约21厘米,无疑是饮酒器具。还发掘出陶窑一座,窑内烧造的陶器以角杯为主,达 200余件,可见当时以黍、稷、粟酿酒饮用之盛。这种酒在当时名气颇大,《华阳国志·巴志》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306-251年),白虎危害秦、蜀、巴、汉等四郡,秦王悬赏杀虎,有朐忍(今云阳)的巴夷廖仲药、何射虎等人,用白竹弩从高楼射杀白虎,秦王不敢爽约,除免其租赋外,刻石为盟曰:“秦犯未找到,但盟誓内容把黄金铸造的一对龙与“巴乡清”一种酒相提并论,则是惊人的。这一方面说明秦王对巴夷的优惠,另方面也反映这种名酒声誉之高,足以载入盟誓。
     清酒,按郑司农注《周礼·酒正》讲,乃“祭祀之酒”,贾公彦疏曰:“清酒......冬酿接夏而成”。一般的醪糟酒是“冬酿春成”,所以清酒是一种久酿而成,含酒精度较高,味厚,滤去糟滓,澄清的好酒。这种巴乡清酒的醇厚在唐代也颇负盛名,杜甫有诗赞美道:“闻道云安曲米香,才倾一盏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销愁定几巡。”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川酒发祥地,大都分布在四川东部盆地以内,而且沿着盆周山区底部边缘形成一个U字形分布地带。这个U形地带的外圈西起广元、江油、绵竹、灌县、邛崃一线,向南经过乐山、犍为、宜宾、泸州、合江,然后向东延伸到重庆、涪陵、万县和云阳;它的内圈西起绵阳、德阳、广汉、成都、彭山、眉山,南过荣县、自贡、富顺,东连合川、广安、渠县乃至达县,构成一条逶迤千里,十分壮阔的经济锁链。更为有趣的是,如果从泸州、合江两点通过叙水、古蔺和赤水、仁怀,把川酒分布与贵州西北部赤水河流域的黔酒分布连接起来,你会惊异地发现,在祖国大西南的地图上,伫立着一只标准的高脚大酒杯!
    它以赤水河流域的酱香型国酒茅台、郎酒等玉液琼浆为坚实的底座,高高托起浓香型国酒泸州老窖特曲、宜宾五粮液、成都全兴大曲、绵竹剑南春以及各种黄酒、果酒、啤酒、滋补酒等系列名酒,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分明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奇迹,是千百年来四川人民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酿酒事业的历史见证。这只 “高脚大脚杯”更象一支燃烧的火炬,照亮着四川酒文化的辉煌历程。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