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2年导游口试景点导游词:凤山祖庙旅游区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7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讲解线索【概况】—【凤山祖庙】—【凤仪台景区】
  【概况】
  凤山祖庙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面,三面环湖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冬暖夏凉。为什么会冬暖夏凉?因为北面的风山和鼎盖山挡住了北风吹袭;到了夏天,南面一片开阔地,从海上吹来的南风直往无阻。
  园内绿树婆娑、花香鸟语,所以冬暖夏凉,是当地市民最喜欢到的避暑胜地。有机会的话夏天请各位游客来汕尾风山体验。话归正题,还是先简单给大家介绍凤山祖庙的主要景点;一是以妈祖为主题的古建筑群:二是汕尾市的标志性建筑妈祖石像凤仪台景区;还有三个地万特色的文化品牌:渔家文化、海陆丰戏剧文化和妈祖文化。
  【凤山祖庙】
  凤山祖庙与妈祖的由来渊源颇深。据海丰县志记载:汕尾港形成于明代中叶,而凤山原是一个水中之岛。为什么凤山妈祖是湄洲妈祖祖庙的分灵行宫?妈祖信仰是怎么来到汕尾这个地方?凤山祖庙正面两侧对联已有记载:“凤岛呈祥海甸声灵传万世,山川毓秀湄洲俎豆享千秋”。几百年前,福建渔民、商贾飘洋过海,带着他们的保护神妈祖,看准了凤山这处美丽富饶,盛产鱼虾的风水宝地,在这小岛上开基创业,从此,妈祖神灵也随着汕尾港的形成而香火鼎盛。妈祖何其人,为何千年传颂不衰。
  妈祖姓林名默,是宋代福建莆田湄洲一位传奇式人物,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羿化升天”。在她27岁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秉性聪颖、智慧过人、善观天象、救人济世,尤其是屡次救民于海难,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此后几百年间,历代皇帝出于种种原因,先后36次叠奖褒封妈祖,从“夫人”、“妃”、“天妃”、“天上圣母”,最终确立了她作为中国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也使妈祖这一民间信仰的传播范围愈益扩大,遍及世界近三十个国家,信众数亿。出于人们自发的感情,民间亲切地称她为“妈祖”或叫“娘妈”。有关妈祖的传说参观完妈祖圣迹馆大家就清楚了。
  各位游客,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凤山祖庙。这座庙是扩建于清代乾隆壬戊年(公元1742年),建筑面积840平方米,主体建筑三进二院布局,面阔三间,风火式山墙,硬山顶,称为“双星抱印、龙虎相护”,属正三山建筑。建筑装饰采用粤东特色的贴瓷、石雕、木刻、泥塑等。整座庙宇集中了当地民间艺术精华,基本按原风貌恢复,现为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前面是古戏台,建于1764年,戏台是每年的妈祖诞和几个重大节日演戏的地方,现在一年要演近百台地方戏。是妈祖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交融的文娱活动场所,这里还活跃着一支40多人组成的民乐队伍。妈祖庙内除供奉妈祖的神祗外,还有很多神像。
  前殿供奉的两座神像相貌丑陋,名叫千里眼、顺风耳,他俩原是山妖,曾经作恶多端,后来得到妈祖的点化,受妈祖的精神所感动,成为忠心不二的妈祖的帮手,并积极造福于人民。这里还有二位清朝官员也成为人们纪念的神,名字叫周有德(称周总督)和王来任(称王巡抚)。他们是清朝解除海禁,为民请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有功臣子,人们为纪念他们不畏强暴,为解救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千千万万受海禁之苦的人民而献身的精神,所以沿海地区都把这两位清代人民拥戴的好官作为神来尊崇并加以奉祀。
  这后座是天后阁,建于1993年,翌年12月竣工。天后阁左右设有钟楼、鼓楼。前面是妈祖信众祭祀、祈愿的拜町,每逢初一、十五就有数以百计的妈祖信众前来膜拜,香火旺盛。
  天后阁与正殿同一中轴线,面积为740平方米,采用清代建筑艺术的“重檐插翼歇山型”石木结构。殿中供奉妈祖泥塑巨像和30多尊神像,雕塑技艺鬼斧神工,所塑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都是本地艺人之作。
  庙内还安放两座平安搭灯,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组织灯会活动。人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社区信众闹元宵,举行灯会和开灯诵经法事盛会。还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纪念活动,更是祖庙最大规模的盛会,主要是举行传统的民间祭拜仪式;妈祖塑身出巡及花炮会(俗称抢炮头)活动。抢炮头是沿袭旧时酬神演戏集资的方式,每次活动时数以万计的港澳同胞和海内外同胞慕名而至,争先恐后抢一、二、三炮头。抢到者纷纷喜题资金。庙会热闹非凡。妈祖已成为团结海外华人,缔结友好往来的和平女神。
  天后阁的匾牌由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所题,钟鼓楼匾则由当代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亲笔所书。名人墨迹,给风山祖庙旅游区提高了知名度,为凤山增添了光彩。
  【凤仪台景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凤仪台景区。其南面是妈祖文化广场,原为中山公园,也名凤山公园,建于80多年前,是汕尾市区主要的城市广场之一,园内有辛亥革命纪念亭、古炮、柴铺井园。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现,这里就成了市民休闲之处。
  凤仪牌坊建于1994年,牌坊是香港同胞捐建,著名书法家赖少其亲题“有风来仪”牌匾。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这座海拔高度只有32米的凤山之巅自建了妈祖石像而闻名于海内外。这座像建于1994年,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也是汕尾港标志。由中国现代雕塑大师李维祀教授设计,福建惠安名石匠雕刻。石像高16.83米,重量约1000吨,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的优质花岗岩石构成;56条20厘米17米深的钢筋砼桩连结为基础,56条桩根深蒂固,能抗12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当代著名文学家冰心亲为石雕像题“天后圣母”四个大字。石雕像建成至今,汕尾风调雨顺,台风没有正面在汕尾正面登陆,妈祖声灵显赫,万众赞颂,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慕名而至,无不对此发出由衷的赞叹,都认为石雕像无疑是现代中国石雕艺术精品中的精品。妈祖庄严、肃穆,却充满活力和朝气,在华贵神圣中流淌着秀慧和妩媚,她是走向人间的女神,她离我们很近很近,让我们感受着她慈祥的目光、博大的胸怀以及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
  大家看,妈祖前方是一望无垠、海天一色的南中国海,前面一条沙舌象征横卧的巨龙,挡住了汹涌澎湃的海浪,使汕尾港风平浪静,也象征着龙凤呈样,呵护当地人民、海内外同胞,同时也赐给游客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旅途愉快。
  凤仪台的下面有三个展区。第一个是室内妈祖圣迹展馆;第二是渔家风情展区;第三是海陆丰稀有剧种脸谱展区。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妈祖圣迹展馆。这个展馆采用现代声、光、自动控制系统,以妈祖的15个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为表现内容,15组故事表现点,把妈祖的圣迹演绎得淋漓尽致,置身圣迹馆,细细了解妈祖,定会增添对这位海上女神的敬仰之情。
  这是汕尾渔家民俗文化展。它以图文、民间渔民生产、生活、文化用品实物、模型形式展示渔家风情文化。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海上捕鱼渔船与用具;典型的渔民服饰,娓娓动听的汕尾渔歌,生动有趣的渔家谚语和渔民传说,特别是瓯船渔民的风俗习惯。让人们走进渔港的历史,赞叹“出海三分命”的渔民征服自然,搏击大海的生命张力。
  现在,我们来观赏海陆丰地方剧种脸谱展。这里是海陆丰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三个全国稀有剧种脸谱展。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是全国27个地方稀有剧种的3个,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汕尾有“中国戏剧之乡”、“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之美誉的重要因素。这些脸谱的特点较之现代京剧造型更为简洁、古朴,用色较少,线条粗放,图案简练,视觉明快。古今多少事,千古英雄名流,尽在这尺牍之间被勾勒。人物的善恶一目了然,如曹操勾白脸表示奸诈,关羽勾红脸表示忠义等。生旦净末丑,这丰富的脸谱颜色可以帮你明辨忠奸,回味戏曲故事,才能领会其蕴藏的艺术魅力。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