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导游基础知识要点归纳第3章:基督教发展简史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7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一、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为“基利斯督”的简称,意为上帝差遣的救世主,为基督教对耶酥的专称。现在,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统称。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相传为拿撒勒人耶酥所创。基督教与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教有着血缘关系。在最初,基督教是犹太教中的一个下层派别,因此,其信仰者大多为贫民和奴隶。
  公元1世纪~2世纪时,逐渐脱离犹太教,成为新的独立的宗教。随着一些中上层人士的加入并取得领导地位,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渐渐在地中海沿岸各地流传开来。
  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更是把它奉为国教。
  欧洲中世纪时,基督教成了占统治地位的精神支柱,并把哲学、政治、法学都置于其控制之下。
  1054年,由于争夺教权,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大分裂,在西欧、北欧的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而以希腊语为中心的东部教会包括俄罗斯教会则称为“正教”,亦称“东正教”。
  16世纪时,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分化出了一些新的教派,称为“新教”。从此以后,就形成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从唐初传入中国以后,其传播的浪潮共有四次。但只是到了近代,在中国封建社会已趋于衰败和解体的时候,同时又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掩护下,才得以打开中国的国门,渗入各地。
  (一)景教——基督教一传中国
  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代。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的“异端”聂斯脱利派教徒叙利亚人阿罗本(Alopun)经波斯来长安传教。三年后,即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下令在长安市郊兴建景教寺,旋即有汉人入教。随着教堂及入教人数的增多,到了高宗时,阿罗本还被封为“镇国大法主”,成为我国景教的大总管。今陕西博物馆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即记载了唐代景教流行的情况。后由于“会昌灭法”事件的发生,累及景教,中原地区从此不再流传。
  (二)也里可温教——基督教二传中国
  也里可温,是蒙古语“有福缘的人”(Arkagun)的意思,是元朝对景教教徒的尊称。元朝建立后,政府对各种宗教都采取了宽容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当时在西部及西北边陲散布的景教重新传入内地。为此,成吉思汗还特别设置崇福司,管理景教徒。根据史料记载并参照出土文物,当时中国西部和北部的沙州、肃州、甘州、凉州及河套地区,有许多景教徒和教堂。元朝覆灭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中断了两个世纪,也里可温教销声匿迹。
  (三)天主教——基督教三传中国
  明清之际,基督教又一次传入我国。这次传入的背景与前两次大不相同。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也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153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诈手段,在我国澳门上岸居住,并把它强行霸占为入侵我国的据点。随即,传教士就在那里立足传教。基督教第三次在我国传入的高潮由天主教唱主角,成绩最显著的是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自明末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天主教在中国时禁时传,其发展断断续续。
  与此同时,东正教也开始传入我国。1665年俄国人强占黑龙江左岸雅克萨城,并在那儿建立了教堂,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东正教堂。由此开始,东正教也拉开了在中国传播的序幕。
  (四)基督教四传中国
  自19世纪开始,基督教第四次大规模传入我国,并且站住了“脚跟”。基督教的这次传入有许多新特点。
  首先,它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同步进行,它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思想而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侵略政策的开路者。基督教是一种为实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目的的工具。
  其次,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都利用政权的力量支持本国传教士的活动,因此传教士面临的阻力、困难大为减少。传教士在华设教堂、入内地传教,“地方官府必须厚待保护”,这些条件甚至被写进了清政府与殖民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传教活动受到了“法律保护”。
  再次,基督教的传入规模空前,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纷纷渗透进来。加上在这以后中国政府对宗教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传教士开始撤退。1951年~1953年间,公安部把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共反人民活动的外国传教士全部驱逐出境,宣告了基督教第四次大规模传入中国的终结。在这以后,由于梵蒂冈教廷站在反对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对爱国天主教徒进行惩罚,广大天主教徒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运动,走上了中国教会独立自主的办教道路。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