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多维心理分析案例098:我们就是冲这个来的

来源:导游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4-27    导游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小杨的团队到长沙之后,游客为先去什么地方游览发生分歧。小杨召开全团会议,希望能求得一个“平衡”。
刘太太先发言,她说:“我们报名时就看中了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我们就是冲着它来的,我们的意见是应该先去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馆。”她的话立刻得到一部分游客的响应。
  小杨心想:“中心人物”应该是团长欧阳先生,是不是现在刘太太取代欧阳先生了?要不,为什么她第一个发言,又得到其他客人的响应呢?可是——也不像。响应她的客人只占全团人数的三分之一呀。
  李先生第二个发言,他说:“我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到长沙就是为了看这个岳麓书院。它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听我朋友说过,这个书院很大。所以我们明天应该先去岳麓书院,要不然时间肯定不够。”
  李先生的话得到近一半游客的响应。小杨想:新的“中心人物”是李先生?也不像。如果是他,刘太太恐怕不会第一个跳出来说话。
  欧阳先生站起来了。他有点激动。他说:“我们为什么这一次带着小孩来长沙?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毛主席当年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让他们受受教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圣地当然应该优先安排……”
   欧阳先生话音未落,就有人响应:“对,革命圣地当然应该优先安排!”“橘子洲头就应该先去!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写的不就是这个地方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你们说是不是?”
  小杨闻到一点“火药味”了。他当机立断,对大家说:“大家的要求我都明白了,现在请大家回房间休息。我和地陪讨论一下,在少走弯路、节省时间的 前提下。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分析

  本案例讨论如何区分“旅游团的亚群体”现象和“旅游团中心人物飘移”现象。
  这两种群体现象比较相似,但却不是一回事,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根源。旅游团出现“中心人物”,其根源是在旅游者与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之间;出现“亚群体” 其根源是在旅游团的不同成员之闻的。(关于“中心人物”的产生。请参看案例72,关于不同“亚群体”的出现,请参看案例89。)
在本案例中,代表客人发言的旅游者发生变化,的确会让人误认为旅游团内发生了“中心人物飘移”。那么如何判断是“旅游团中心人物飘移”还是出现“亚群体” 呢?这主要是看其他游客的支持情况。如果发生“飘移”,原“中心人物”是不会有游客附和着他的意见,这是一。如果发生“亚群体”,一般会有其他游客纠正发言者的发言,这是二。
  如果代表不同意见的“发言人”的数日在三人以上,那么,都可以断定是出现了不同的“亚群体”。
要注意是,团队有了“亚群体”之后,发言人不一定都是“亚群体”的“发言人”,很有可能是性格外向的旅游者临时发言。两者的区别在于:“亚群体发言人”言语的目标始终一致,不容易被说服;而临时发言者通常言语目标比较零散,容易被说服。

  注:“旅游团中心人物飘移”请参见案例75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