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学教育中应强化建筑地域性特色

来源:电气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2-02-23    电气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 建筑地域性

  [摘要]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第一点,其对当地的建筑学教育会提出不同的社会要求,而建筑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建筑的地域性。建筑学教育更应当重视建筑地域性设计理念的培养,从而让我们的建筑地域性得以延续,、

  作为历史文化结晶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正是由于建筑的地域性差异才使世界建筑文化变得丰富多彩。而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性则需要从学生起开始灌输,作为培养建筑师的高等院校在建筑学教育中对这一教学方向不能忽视。应当使学生在进入这一学科的初始阶段就认识到只有重视建筑地域性的特色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

  一、建筑地域性

  建筑总是在一定的地区、地段、地点内的空间建造,建筑的地域性是建筑与建造地点相关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地理方面的关联,是某一地区建筑区别于其他地区建筑的特点,是建筑的基本属性第一点。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加以考虑。

  影响建筑地域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当地气候与地形因素,这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南方气候闷热潮湿,要求建筑防潮、通风,而北方的气候风沙大,冬季严寒,这就要求建筑注重防风沙和保暖。从地形地貌来看也有平原与丘陵山地的区别,看重庆的吊脚楼与北京的四合院,其为了适应地形从建筑形态上就有明显的区别。另一个是当地的人文及历史传承,这是主观存在的影响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予人栖息之处,还承载了民族内涵和历史意义。纵观那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我们总能找到一些某个历史时期留下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建筑形态,这些建筑形态让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可以说,地域建筑文化本身就是其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二、建筑学教育中的建筑地域性特色体现

  建筑地域性的存在,在培养建筑师的教育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地域性的印记。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人根据当时的建筑风格把建筑学派分为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京派”、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海派”和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广派”。这些高校培养出的建筑学学生其设计风格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性,或者说本校自身的设计风格。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因此当地的传统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而位于广卅l的华南理工大学于1932年成立,在当时广州就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传统样式的建筑,例如中山纪念堂、中山图书馆等,且岭南地区素有开放的商埠文化氛围,客观上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华南理工大学,在建校之初,建筑学科的发展就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之后到五、六十年代,随着夏昌世、龙庆忠、陈伯齐三位教授的加人,办学风格开始强调对地方历史文化和地域气候的关注,为华南理工的建筑学教育开拓了岭南现代建筑创作、亚热带建筑科学研究、华南建筑史学等整体发展的学科建设道路。1953年,夏昌世教授设计的中山医学院采用了开敞自由式的布局,结合环境气候设计了多种遮阳格栅,不但在建筑外观上通透轻巧,还保证了建筑的遮阳,成为亚热带气候建筑的典范。到了现在,华南理工大学以何镜堂院士为代表,其建筑学教育延续了一贯的岭南派建筑风格,不单在研究生教育中以此为主要研究领域,连在本科教育中都开设了岭南建筑与园林和广州城建发展史两门选修课。正是由于其这样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教育风格,使得华南理工大学轻易地通过了学科评估。而其培养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岭南,耳濡目染当地文化,教师义侧重于岭南建筑的教授,毕业之后,他们的设计风格都带上了浓厚的当地风格,成为广东地区岭南建筑风格的接班人,让建筑的地域性得以保持发展。

  三、当代建筑学教育中建筑地域性发展的误区

  我国目前已有80多所高校建立了建筑系科,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风土人情不尽相同,学生所受的环境熏陶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海外建筑设计的大量涌入让各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城市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色,沦为一个技术性的人T产品聚集体。居住小区缺乏与周边的联系正沦为一个个封闭的城中村。城市街区形态与单体建筑之间丰富复杂的联系机制被简化为几个僵化的数据控制,人们缺少交流的地方,社会变得冷漠,地方文化特征也面临被消解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学教育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海外的建筑书籍和互联网让人们的眼界变得开阔,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世界建筑的大同;另一方面,我们过快的城市发展速度,忙碌的出图出方案使多数院校的教学不能深入的挖掘教学特色、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只是平平淡淡培养出能够快速出图的好手。建筑的地域性需要建筑设计师来完成延续,建筑学教育地域性的丧失将会使得我们的城市更进一步的丧失地域感,建筑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四、把握建筑学教育规律,挖掘、建设本校的建筑地域性

  在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中,地域性建筑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且值得肯定的探索方向,在建筑学教育中,建筑地域性的挖掘和建设也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做的事情。像清华、同济、华南理工这些学校,保留其地域性是十分重要的策略,而那些还没有找到自己办学特色的学校则需要深入挖掘出当地特色。具体的方法可以包括:

  其一,挖掘和依赖本地资源,教师本身提高对当地地域性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

  其二,加强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更新相结合。在保证评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本地特色。例如北方的建筑御寒保暖技术、南方的防潮隔热技术等等。

  其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到当地的实践项目或者科研项目中去,让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更直接的体会到当地建筑地域性。

  吴良镛先生曾经指出:“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又有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与美学精神,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吸取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探索新的形式,这可能是寻找失去的灵魂。避免世界文化趋同,促进当代城乡环境丰富多彩的途径第一点。”建筑学教育作为培养建筑师的摇篮,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挖掘出自身的地域性特点,从而让我们的建筑地域性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齐康,建筑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2]薛求理,建筑教育:北方和南方的策略[I]时代建筑,2001(增刊),38-39,

  [3]肖意强,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育与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南方建筑,2008(1):23—26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