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的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来源:设备监理师    发布时间:2013-04-08    设备监理师辅导视频    评论

1. 背景简介
CI(CorporateIdentity)最早为艺术设计领域所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视觉传播将企业的整体形象展示与公众,以促进产品与服务的销售。1995年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CI战略高级研讨会"上,"城市CI"即城市形象工程战略的概念由经济学家孟宪忠、中国型CI学者贺懋华两位先生提出。其目标在于发动城市的一切积极有效资源,设定和传播完整的城市形象[1]。我国CI战略倡导者钟健夫先生随后提出CI之C,不只是企业Corporate,同时应代表国家Country,城市City,社区Community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CI(CityIdentity)自发轫之始就具有广义的特征。 采集者退散
为推进城市CI战略,1999年由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等二十余家经济、新闻、科技、旅游、文化等行业的咨询中心、协会、团体、基金会倡议发起了 "中国城市形象工程",并于1999年7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城市形象工程首届年会"中国城市形象工程国际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国家有关领导人、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上百个城市政府代表及国际组织代表,对中国城市形象工程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予以定位。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城市形象工程推进委员会"。并制定了城市形象工程的操作实施纲领,这是目前我国有关城市CI战略的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其后的2000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年会[2]。笔者于2001年提出具有城市设计领域推广及操作意义的"城市CI",即是对此大背景的专业呼应[3]。本文将CI战略的整体化观点向城市绿化延伸,力图将城市CI战略思想贯彻到城市绿地系统中,使城市绿化在满足其专业技术要求的同时还对城市整体形象营造有更多贡献。
2.植物景观与城市理念
我国不少城镇或行政区划因植物而名,如江西的樟树、桐柏;广州的花都;湖北的黄梅;陕西的神木、榆林;广西的柳州、桂林等。有些植物地名已超脱其本身的小地域而有更广的文化含义,如洪洞的 "老槐树"象征侨居省外、国外的山西人对故乡的眷恋;"荆楚"成为以江汉平原为核心,包括湖北、湖南大部、河南、江西、安徽局部的周边广大区域的文化地理概念等;我国还有一些城市以植物为别名,如广州曰花城;福州曰榕城;河南洛阳为"牡丹之都";湖北咸宁为"桂花之乡"等。
城市或地域以植物冠名,表明相关植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标识含义,其实质便是有可识别性的植物景观对地域的景观代表性,也可称为景观的个性影响,是历史时期植物对城市形象的作用。
植物景观曾积蓄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怀,见证历史上的桑海苍田,这使具有生命特征的植物景观横生出文化寓意,也使植物的物质性景观向文化景观升华。物质与文化的结合增添了植物景观情趣,更加重了植物景观对城市形象影响份量。某些植物景观 "登峰造极"而成为城市、地区(regionalIdentity)、甚至国家形象(CountryIdentity)的核心理念即是其体现。如黄山市的"松"与"黄山松"精神,武汉市的"梅"与"傲雪"精神,我国香港的紫荆花与区旗、区徽,加拿大的红枫与国旗等。
就城市绿化对城市形象的普遍意义而言,绿化面积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常常通过外来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城市外在形象;另外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与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当城市绿化沿发展特色的方向不懈努力时,绿化对城市形象的普遍意义便会向理念方向转化。
但是,有理念意义的绿色植物环境不经呵护,其理念意义也会消失而成为历史记忆。如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 "松柏之塞"美誉的涵谷关,经隋以后诸代的破坏,至今已成为历史学家的追忆;位于陕西靖边的大夏国皇都--统万城,历史上曾有水草丰美之说,而今却正为毛乌素沙漠吞噬。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植物景观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及意义。城市绿化在满足其特有功能与技术要求的同时结合植物景观的这些特性,对于继承植物景观对城市形象的历史影响,发掘城市形象影响要素中绿化资源的潜力,突出城市特色、塑造绿色城市,改善城市生活条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至塑造新的城市理念等均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城市绿化CI的核心所在。
3.城市绿化CI的识别体系
在城市CI的各种形象载体中,经济与财富、亮化与未来、自然与生态、文化与品位有一定对应关系,而植物对应的是生命。城市绿化CI便是对有生命与活力寓意的城市绿化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使绿化成为营造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按城市CI的战略步骤,城市公共绿地CI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思考、组织。
3.1植物景观的核心标志--市树、市花
我国自魏晋南北朝就出现了以描写地景的艺术联想为主要题材的 "田园诗"、"山水诗"。这使地景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诗人将自然的感受作创造性联系与发挥从而形成景观意境。诸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其例证不胜枚举。文学家将植物景观的生命寓意人格化,这使以环境形象为特色的植物景观向文化景观升华,也使某些植物景观成为包容环境形象、人格形象、文化形象的集中代表。选择合适的植物概括多位一体的综合形象,这便是市树、市花用以体现城市及社区个性与风貌的思想根源。可以说,市树、市花寄寓了居民的人居环境理想,象征了城市品格,反映了城市文化品位及居民的精神面貌。这是其所拥有的城市精神文明的深刻内涵。这也促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树、市花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推行。
市树、市花除具有作为植物景观核心标志的文化与社会价值特性外。就其植物学本性而言,市树、市花还应具有地域性、普及性。
所谓地域性主要为植物的自然特性,即植物要有与土壤、气候相适应的特点,且还少有病虫害,而本土性的植物有与生俱来的地域天性;所谓普及性指植物景观不仅不易损毁,且要具备强烈生命力。广东佛山将白兰定为市树、市花,合二为一的选择凸显其创意,但白兰娇贵的天性另加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成活率大打折扣,园林部门甚至要为每棵树定制护栏来保证其健康成长,这影响了其普及性。
市树、市花的地域性与普及性是大自然漫长时节物种进化的结果,是城市特色的大自然恩赐,有城市自然地域名片作用。地域性与普及性一般具有经济性特征,因此市树、市花又不失为城市形象营造中 "价廉物美"的解决方案。
市树、市花还可作为城市景观元素的创作题材。其树型、花型简约化的图案,可作为城市家具、道路铺装等城市景观元素平面或立体造型的创作素材。城市装饰吸纳市树、市花题材,不仅丰富硬质景观构成,而且还是城市设计中地域性的一种反映。
3.2植物景观的色、香标识
城市绿化对植物的多样性要求及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树木花草的颜色不能教条式沿用CI的标准色概念。CI标准色之本意有两层,对内为形象的整体、统一,对外则为个性的鲜明。植物景观具有视觉和谐、统一的天性,而季相的色彩却是其个性的反映。很多城市均因其植物季相所带来的丰富色彩变化而使形象 "锦上添花"。如金秋时节北京香山的黄栌;再如呼和浩特的大青山给人的背景色彩感--"青色的城";还有陪伴春天娇媚的武汉大学樱花等。这些植物均因其花、叶的色彩特色而与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并使城市个性更为突出。因此,只要抓住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植物色彩属性,便能达到与城市CI标准色异曲同工的效果。
城市绿化季相的色彩标识虽有时令性,但这种识别源于自然的感召,体现人与环境的亲和,其周而复始地在期待中迸发并给人带来具有审美意义的心理震撼。这为其他人工素材的CI色彩所不具备,也是其重要标识意义所在。不少城市便利用绿化色彩的独特个性来开办城市活动,在宣扬绿色城市形象的同时诱发城市经济。象武汉的新春赏梅、洛阳的牡丹节、天津的月季花节等。
城市绿化强调植物的合理配置及城市生态的多样性,目的是使绿化空间表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做到 "远近高低各不同","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意味着城市绿化将为城市编织一条周期性的彩线。城市绿化CI即要将这一彩线结合城市空间特点,确定空间分布,并做系统的、有地域识别指向的引导。使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变化在时间上体现连续,在空间上突出分布个性,在时空关系上则形成一首传达城市形象的植物景观交响。
上述植物色彩属城市形象的视觉识别(ViewIdentity),树木花草的馨香使城市形象识别突破传统CI的视觉领域而向嗅觉方面延伸。与CI系统的VI、MI(MindIdentity)、BI(BehaviourIdentity)相对应,可称其为SI(SmellIdentity)。事实上城市绿化SI,能给人带来VI所没有的全新感受。设想将城市的不同方位用不同花香的植物布局,在合适的时节,你只要凭植物的芬芳给人带来的自然美的风韵与陶醉便能明了你所处之处。深刻的记忆是可识别的基础,被网络调查尊为中国最美校园的武汉大学主校区便是这么一个以植物景观的嗅觉与视觉为特色标识的场所,梅园、桂园、樱园、枫园所构成的空间格局使校园环境特色鲜明、形象突出。假若你初识武汉大学,在合适的时节,鼻子将是你最好的向导!
3.3古树名木的地标作用
将古树作为村落标识的作法在我国的传统聚落中南北均有,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大青树;河南鹤壁石林村有千余年历史的 "华北第一古柏";湖北利川市谋道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王"等,这是古树名木地标作用的充分反映。古树不仅具有传统聚落历史延续的寓意,其良好的小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一交往空间,因而倍受百姓珍爱并被奉为"树神"。而传统的道观、佛院、皇家宫苑、五岳三山等均有"树神"与其神圣、神秘相伴生,有些古树因其独特的形态而成为上述场所的重要表征。如黄山的"迎客松"、北京潭柘寺的"帝王树"、云南景洪的"树包塔"与"塔包树"等。
古树名木的地标作用除上述社会心理因素外,还在于自元代以来对森林不断破坏的累积使古树名木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此外在我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古树名木还是一种反映所有者社会地位的软标志。古代中国的树木有等级之分,如帝王用松树、王侯将相植柏树、士族种栾树、普通人家为槐树等。而今古树名木的这种社会软标志作用成为城市绿化的文脉而溶入现代城市中,这使绿色城市形象增添了一些有符号学意味的表达手段。另外植物景观还是城市形象地域性的反映,而古树名木是该特性的突出代表。
4.城市公共界面绿地的系列CI设计
城市绿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用以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环境绿化;第二类是局部环境绿化,如城市的街头绿化,居住区绿地及城市公园等;第三类是配合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旅游性园林;第四类是企事业单位专用绿地。我们之所以将城市绿化CI系列设计限定在上述城市绿地的公共界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该界面最能体现城市绿化与人的亲和,是VI、SI直接作用的区域,具有形象传播主、受体的触媒意义。第二,城市绿化不是一蹴而就,保持城市绿化现状对城市形象的环境影响,仅对其公共界面进行有步骤的改造与完善是符合国情的实施方式。第三,出于对城市绿化景观生态的整体性、多样性、异质性、现有景观个性、遣留地保护、生态关系协调、综合性等原则的尊重。第四,尊重城市单位或私密性园林的使用者对风格、个性的要求。 采集者退散
城市绿地的公共界面概括起来可分为廊道、结点、可视边界。
4.1廊道
廊道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本文将其延伸至城市,用于描述城市形象结构系统。
对城市外在形象有直接作用的廊道是道路、河流,其绿化构成了绿色廊道,该廊道有形象展示的连续影象特征。廊道绿化的骨干树种应根据城市绿化CI的总体部署,以植物的色、香识别为原则,以古树名木为点缀,以烘托城市理念为终极目标。目的是使绿色廊道以其异质性特点而在城市中有鲜明个性。下列几种方式可为举证。
一.结合廊道在城市空间中的网络状格局将植物的色、香识别依网络主线呈单环状或多环状布局,使植物色、香识别完整、统一。
二.根据廊道纵横的不同走向以不同的植物色、香依廊道方向作分布,突出城市的方向识别。
三.根据城市分区特征,在不同分区的廊道中采用不同的植物色、香标识,突出城市的方位识别。
在绿色廊道中城市门户型廊道、城市窗口型廊道对城市形象有更大作用。所谓城市门户型廊道主要有城市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对外交通的出入廊道,市域内主要城镇之间的联络廊道等;城市窗口型廊道如城市特色商业街、步行街廊道,城市骨干交通廊道,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的联络廊道等。这些廊道信息流量大、形象传播效益高,是绿色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城市绿化CI中的识别要素在这些廊道中应予强化。例如,厦门在修整环岛高速公路时,就曾特地将沿线若干古树留出,使路让树,古树之所在成为高速公路中一景观亮点,这不仅增强了地域的可识别性,且为厦门带来极佳的环境形象。
绿色廊道两旁的植物小品与造型可结合城市CI的标志性图案进行组织,适当的视觉重复有利于城市整体标识系统的完整与统一,同时也表达了绿化CI与城市CI的链接。
4.2结点
结点主要为城市内外交通的互通处、广场、交通绿岛、零星绿地等。结点与廊道一样也有轻重之分,其中以城市门户型结点、窗口型结点为重。门户型结点如城市车站广场、城市航空港广场、城市港口广场及城市内外交通互通处绿岛等;窗口型结点如城市中心广场,游览区入口广场等。 来源:www.examda.com
结点与廊道的互通,使之成为廊道的重点,同时也是城市形象营造之要害。结点、廊道极其网络状格局(ReticulatePatten)反映了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植物布局的点、线、面关系,这使绿色城市形象有了完整的表述手段,我们也可将这种关系称为绿色城市形象系统。该系统中,结点是形象表达的重点;廊道使形象在一定规律的重复印象中产生统一;结点、廊道在城市网络(Networks)中地位的轻重则反映城市形象表达的主次与层次。城市绿化CI即要使植物景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体现统一与多样的辨证。
结点与廊道的互通,使之成为廊道的重点,同时也是城市形象营造之要害。结点、廊道极其网络状格局(ReticulatePatten)反映了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植物布局的点、线、面关系,这使绿色城市形象有了完整的表述手段,我们也可将这种关系称为绿色城市形象系统。该系统中,结点是形象表达的重点;廊道使形象在一定规律的重复印象中产生统一;结点、廊道在城市网络(Networks)中地位的轻重则反映城市形象表达的主次与层次。城市绿化CI即要使植物景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并体现统一与多样的辨证。
市树、市花因其在绿色城市形象中的重要地位理应成为结点的主要内涵,古树名木因其景观审美的感召及其地标意义使其在结点的环境营造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辅以其他植物景观的多样化配置并与能反映城市理念的地标、雕塑配合,这样结点才能渲染出相应的城市文化及环境形象。市树、市花在重要结点的重复出现,不仅可强化植物景观理念,而且可在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中强调植物景观主线,以此保持城市形象的统一、完整。
4.3可视边界 来源:考
可视边界主要指对城市外在形象有直接作用的、有可展示的视域及空间景深的斑块(Patch)界限。包含城市中可视的植物边界,城市边界,城市分区界线,湖、海岸线,另外还有山体边界及其竖向轮廓等。与廊道、结点结合的边界均有可视性、可达性,如滨湖、滨海道路及其中的绿岛等,该类边界可按前述廊道或结点的组织原则进行设计。与廊道、结点不相通的边界因人的不可达性,其绿化组织应以合理配制的植物色彩标识为主,强调植物色彩关系对视觉的作用,突出色彩识别意义。
城市中的山体因其体量及空间的竖向变化对城市更广泛的区域产生影响,是城市绿化CI的空中制高。山型、及其绿色形象与建筑景观的伴生关系是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方面,象拉萨的布达拉宫,武汉的龟、蛇两山与长江大桥等。因此山体的绿化对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植物景观的季相色彩意义在此有充分展示的舞台。
可视边界、廊道、结点反映了外在绿色城市形象的表里关系,并构成了外在的绿色城市形象系统。城市绿化CI将其作为一种影响城市形象的可操作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对植物进行以反映城市形象为目的的部署符合城市绿化的 "第二自然"性质。这样,城市绿化对城市形象一定会有更大贡献。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