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城市规划师考试综合辅导之日本新城建设

来源:注册城市规划师    发布时间:2013-04-09    注册城市规划师辅导视频    评论

  1 日本新城发展过程与经验回顾
  1.1 战后住宅建设时期 
  日本新城发展状况依其国内政治、经济等因素,可分为下列三个时期: 
  (1) 战后紧急时期(1945-194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全国住宅不足420万户,日本政府尽一切力量兴建各种临时性住宅,以应付海外回国的军民急需,例如将军营与废弃的工厂改造为住宅,并限制不必要的建筑;该期内共兴建各式住宅190万户,但仍不满足供应需要。 
  (2) 正常发展时期(1950-1954) 
  该时期内的日本经济逐渐复原,故政府对住宅的施政着眼于长期目标的达成。1945年的“公营住宅法”(Public Housing Law),明确了中央政府应辅助各地方政府,兴建公营住宅,以低租金向低收入家庭出租。1950年成立“住宅金融公库”(Housing Loan Corporation),负责举办长期低利贷款,以供私人兴建自用住宅之用。 
  (3) 加速开发时期(1955-1960) 
  日本政府为顺应大部分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无力解决住宅需要的问题,故中央政府于1955年成立“日本住宅公团”(Japan Housing Corporation),专司大规模住宅兴建。1946年制定首都整备法,以伦敦为范例,于发展地区四周设置绿带,以防止都市化地区扩大,引导人口产业流入外侧卫星城市,此为日本开发新市镇思想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千里新镇(Senri New Town)于1957年开始计划建设。 
  1.2 大规模新城规划建设 
  1960年日本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以大规模制造业为重心,追求经济高度成长,并以产业集散观念,建立据点城市,为一种新城建设构想。之后陆续颁布有关新城建设法规: 
  (1) 1962年颁布“促进新产业都市建设法”。 
  (2) 1963年颁布“新住宅市街地开发法”。 
  (3) 1965年颁布“市地重划法”。 
  (4) 1972年颁布“新都市基础整备法”。 
  依据这些办法开始了大规模新城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开发的新城,大多为“卧城”(Bed Town),与一般自足性新城观念不同,部分机能尚须依赖主要城市。 
  2 日本新城建设特点
  日本新城建设也起始于50年代,特别到了60年代,日本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大都会人口急剧增加,在国土规划和大都市圈的地区规划指引下,加快了新城建设步伐,建起了一大批新城、著名的如东京两面的多摩新城、横滨北面的港北新城、名古屋东北的高芷寺新城、大阪北面的千里新城、南面的南港新城和泉北新城等。60年代末期又在东京东北面建设筑波科学城。日本新城建设的特点是: 
  除筑波科学城外,大部分都是卧城。其目的也如英国新城一样,控制大都市郊区无计划蔓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以缓和大都市的人口压力。 
  城市规模比较大,如多摩新城规划人口为41万人,其他也都超过10万人。 
  由于是卧城,和母城保持便捷的交通连系,一般都有铁路和高速公路与母城相连,前者解决大量通勤人员上下班,后者为小汽车服务。 
  新城规划结构以“近邻住区”(即西方邻里单位)为基本单位,若干个“近邻住区”组成一个居住区,几个居住区组成分区,再由分区组成新城。分区之间由绿地间隔,保持田园城市特色。
  新城设计尽量保持原有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植被、河流和原有村落。 
  6.新城中心也是交通枢纽,采用多层立体式布置,使居民便于换乘和购物、参加文娱生活等活动。中心也是城市设计的焦点,如筑波科学城就设计了一条中心步行空间轴线,北起筑波大学,中经城市中心,南达中心公园。 
  日本新城设计布局也采用“雷德伯恩体系”,车行步行严格分开,步行道与绿化结合,并与小学、儿童机构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日本新城很注意环境设计,如南港新城就有专门的“宜人环境”设计(Amenity Design),把色彩、绿化、小品等要素按一定意图或主题,进行精雕细刻的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