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来源:注册城市规划师    发布时间:2013-04-09    注册城市规划师辅导视频    评论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肖笃宁(1988,1991,1997,1999,2000,2001,)、邬建国(1990,2000)、伍业钢(1988,1992)、王仰麟(1990,1995)、傅伯杰(1983,1990,1991,1996,2000,2002)、景贵和(1990,1994)、俞孔坚(1987,1998,2001)、陈昌笃(1991a,1991b)以及徐化成(1996)等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有代表性。

  3.2.2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研究

  我国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包括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题、景观模型以及景观实验三个方面,其中李秀珍(1997)、曾解、常禹、布仁仓以及张佳华等对迢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专题的方法论研究,邵国凡、贺红仕(1999,2001)、谢志霄、高琼(2001)等对景观动态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3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与我国学者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并深深扎根于景观生态学,从中不断吸取营养,成为景观生态学的有机构成,属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部分。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农村景观生态规划、旅游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类型包括多层利用的桑基鱼塘系统、和谐共生的农林复合经营、综合利用的农草林立体景观设计、循环利用的庭院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惟美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景观生态的调控(王如松,周启星等,2000,王祥荣,2001,等),城市生态绿地的景观规划(王丽荣,李贞等,1998,周志翔等,2001),城市植被景观多样性(李贞,2000),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效应(宗跃光,1999,车生泉,2001,等),乡村景观生态规划(肖笃宁,2001,周再知,蔡满堂,2000),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韩也良,1991)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陈利顶,傅伯杰,邱扬,1997)等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研究和规划。

  (2)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社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马克平,1993)。狭义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态学通过流和过程的研究来保护整个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强调无机环境为基础,以生物为中心,以人类为主导,正确处理天、地、人、文的相互关系,合理调控现有景观生态系统和规划设计与建造的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区域的划分、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研究以及景观生态干扰的研究,都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如陈灵芝(1993,1994)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探讨。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周华荣等(1995,1996,1998,1999,2000)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设计。

  (3)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概念、原则、理论基础、指标选择、评价方法与过程都有重要影响(邱扬,2000)。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土地持续利用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综合整体性,不仅包括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多因素评价,还指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或区域等多等级评价;b.尺度性,包括土地利用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重点尺度;c.空间格局与土地生态过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分析是土地持续利用的基础;d.干扰与人类影响,干扰是景观或区域的必然因子,而且有助于发展土地利用系统与景观的适应性机制,人类土地利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土地的持续利用有借鉴作用;e.多重价值与多目标,景观生态学强调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是多重的,因而追求多目标之间的优化,而不是单目标的最大化。

  我国学者傅伯杰、陈利顶等(1989,1991,1994,1995,1996,1997,)对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评价、景观空间格局和土地资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邱扬等(1997,1998,1999,2000,2002)对森林土地利用进行了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4)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全球变化是指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和退化、荒漠化、水资源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在斑块、景观和区域3种尺度上对全球变化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利用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未来生态系统的变化,有助于弄清全球变化的机理,从而更好地预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刘国华,傅伯杰等对森林在全球变化的作用和中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2000,2000a,2000b,)。

  4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覆盖了地理、生物、林业、农业、景观建筑与美学、区域规划和发展等诸学科研究,它的发展和完善必然有赖于所有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纵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4.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景观生态学还在走向成熟,理论研究还需不断深入。肖笃宁等(1997)在Forman(1995)表述的基础上,补充了9条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1)土地镶嵌与景观异质性原理;(2)尺度制约与景观层序性原理;(3)景观结构与功能的联系和反馈原理;(4)能量和养分空间流动原理;(5)物种迁移与生态寅替原理;(6)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变化原理;(7)人类主导性与生物控制共生原理;(8)景观规划的空间配置原理;(9)景观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

  4.2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遥感影像及其解译与景观生态调查密不可分。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图件的处理、编功能正是景观生态研究中所必须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自动化制图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数学定量和模拟技术的应用,将会大大促进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4.3面向实际问题,拓展应用领域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必须依靠其应用成果。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景观稳定性景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研究。包括景观空间结构的拥挤程度、景观中主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环境质量和人类身心健康的适应与感受性。

  (2)人类的生态作用研究。包括人类影响下景观变化的持续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性。

  (3)农村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景观规划。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农村土地的集约经营、农田斑块的保护和乡村生态景观的保护。

  (4)城市景观结构与人居环境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和城市植被多样性的研究。

  5结语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优势在于运用综合整体的思维,实现学科的交叉和创新。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发扬学科特色,抓住研究热点。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始终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一核心,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实行生态学和地学的交叉,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我国是一个幅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景观变化深深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景观生态研究必须立足国情,突出重点,以人工—自然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建设为研究重点。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我们应当努力扩大应用领域,除传统的自然保护、土地利用、景观规划等领域外,城市园林、风景旅游、景观建筑等领域也不可忽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与资源、国土、环境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开展产一学一研协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实行跨跃式的发展战略。迅速接近和赶上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水平,并在某些我们有特色的方面实现跨越和创新。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