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管理的对策

来源:注册城市规划师    发布时间:2013-04-09    注册城市规划师辅导视频    评论

      城市管理正因为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群体性的基本特点,所以必须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高起点地提出解决城市管理反复性大、涉及面广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管理的本质就是要在城市范围内处理好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因此,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一本质进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城市,人的城市,人为的城市,为人的城市。城市因人而建,有了人才有了建设城市的必要,有了人建设城市才有意义,人创造了城市,也创造了城市社会,人成为城市的主体。城市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由人创造而且有很强的人为性,但是人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和属性,而只有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城市环境,这个人为的环境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否则,这一环境就相当脆弱,容易崩溃,给人和城市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就是说城市的人为性要与自然规律性相统一,在统一中获得创造城市的主动性。人建设城市并不是目标,是为了人的社会生活,城市必须为人服务,为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服务,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就是为了最好的实现城市的价值,使人、自然、社会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得以协调发展。因此,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意识,才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坚定不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持续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保持继续提高”,针对资源与环境,则应该理解为保持与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与资源基础和资源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至于因其耗竭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生态字,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对于资源的一种管理战略,如何将全部资源中的合理的一部分加以收获,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新成长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获得的数量,可持续发展是承认环境与自然资源价值的发展模式,发展中的环境损失被要求从收益扣除并用以对环境进行补偿。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社会的持续性,对城市生态的持续性就是要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秩序,经济的持续性就是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的持续性就是要长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可持续性的本质意义,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协调发展。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总和,是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体验和活动的外部世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城市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成为城市共同的严峻问题。人类只有按城市的生态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办事,人与自然环境才能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环境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同步发展,反对用牺牲环境的办法去发展经济,绝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坚决防治工业污染,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得力的措施,加紧治理老污染,坚决控制新污染;要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环卫基础建设,有效清扫、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改进不良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要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扩展城市的绿色空间,还城市以自然。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走法制化的道路

  依法行政,就是追求城市管理的法治化,是城市管理的方向,它要求管理主体依照法律管理城市的各项公共事务,同时也包括对管理主体的法制约束。只有走法制化的道路,城市管理才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依法行政,强化城市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还是比较系统的,可以满足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但从城市管理的法治化,仍要在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下功夫。一方面执法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法外施恩行为,甚至人治高于法治,使法规显得苍白无力,干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给城市环境、城市生活、生产带来诸多的问题;另一方面,执法主体和执法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纠正这些偏差,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的政策法规,让城市管理政策法规家喻户晓,人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尤其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使之不敢轻易触犯条例和规章;三是要规范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并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处罚法》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四)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

  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因此,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多做文章,实现城市功能,并使期蕴涵自然、人文特色,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要适度,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城市都要找准自己的规模定位,切不可追求建成区、人口的过度发展,否则将丧失自身优势,背上沉重包袱;二是经济要活跃,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开放性经济格局,活跃周边,辐射各地;三是设施要配套,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优先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设施,供水及排水排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灾设施,充分满足城市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城市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四是环境要优美,保证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维持环境秩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达到城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高度统一;五是生活要舒适,重视对人的关怀,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幸福,为城市生活赋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基准,既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又提高人的素质、启发人的本能,充分体现城市化的人类成果;六是治安要稳定,消除暴力、毒品对人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安定,人们有安全感,进而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城市生活。

上一页12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