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内审师考试复习:管理会计(2)

来源:国际内审师    发布时间:2012-01-22    国际内审师视频    评论

1.1.1.       职能成本管理的成本归集与分配

职能成本管理(functional—based cost management,FBCM)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职能来归集与分配成本,偏重于满足对外会计报告的要求。

职能成本核算使用直接追溯法分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使用动因追溯法和分摊法分配制造费用。职能成本核算的动因通常是产品动因,常见的动因包括:产量、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工资、机器小时、直接材料金额等。一旦选定某种动因作为分配标准,该标准就被应用到该职能所发生的所有成本项目中。职能通常表现为某个部门、车间等组织单元,而不是作业单元。en.PPkao.CoM

 

1.1.2.       作业成本管理的成本归集与分配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已被许多公司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等目的。

作业(activity)是一个组织在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作业过程必然消耗资源,即作业成本(activity cost)。企业的作业种类繁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有些作业使每一单位产品都受益,与产量成比例关系;有些作业与某种产品的整体或批数相关而与产品总产量无关。作业的具体例子包括生产设备的准备、原料和产品的搬运、购买零配件、向顾客开票、支付账单、维修设备、设计产品和检验产品,等等。这些作业是用一个动词和一个对象来表述的,也就是说每一个行动都有一个特定的对象。

按照作业会计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于是就有下述关系: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表现为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因此也可以说,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是价值链(value chain)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生产过程被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运行的一系列材料消耗作业、工时消耗作业及制造费用作业的作业链。

在作业成本会计中,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指引起成本发生的作业或因素,发生的成本按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思路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成本,生产费用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成本动因)汇集到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再按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作业,将作业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按这一思路,作业成本计算既可计算出产品成本以满足损益计算的要求,又可计算出作业成本以满足作业管理的要求。它比传统成本计算方式下的成本分解标准更多、更具体,其计算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对决策更为有用。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