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2)

来源:成人高考    发布时间:2012-06-24    成人高考视频    评论

  三、简答题

  1.简述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2)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3)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扭转了党内的混乱思想和悲观情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篇章;

  (4)但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仍缺乏明确的认识,同时滋长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2.简述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它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

  (2)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际上开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历史进程,从而开辟了一条在农村重新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基本点,即:强调组织革命军队、注重军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军队必须同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政权、创建根据地;准备将革命工作的重点从敌人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革命较有基础的山区去,为后来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作了思想准备。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整表述,是毛泽东在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

  (1)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没有武装斗争,便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革命也就成了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

  (3)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贫苦农民,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

  4.简述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他所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中。

  (1)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在土地改革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旨在经济上消灭富农的政策。

  (2)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上,无视敌强我弱的事实,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否认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继续主张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要求农村根据地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轻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4)在组织上推行宗派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上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王明"左"倾错误不仅使共产党丧失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而且使党在白区的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百,党在苏区的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根据地被迫放弃,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于1928年底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泛空间,使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坚持和发展起来。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国民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洗礼、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方。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由于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继续发展,为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并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创造了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试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于1936年底至1939年底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民主制度,并且国民党新军阀凭借武装力量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因此武装斗争就成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军队成为聚集革命力量的主要组织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的对比极为悬殊。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很难首先在城市发展和取得胜利,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要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3.试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国民党反动政权凭借其武装力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建立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薄弱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广大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胜利的道路。

  (2)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②中国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革命基础。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③各派军阀的反动统治,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展。

  ④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①这一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②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③这一理论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理论的重大贡献。

我考网编辑整理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