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知识问答

来源:保险资格考试    发布时间:2012-05-08    保险资格考试视频    评论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年老退出岗位以后,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是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养老保险所需基金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国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一部分保险费用,企业和个人按工资总额的不同比例分别向社会保险机构按月缴纳。被保险人在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及其他享受待遇的条件时,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支付保险待遇。大多数国家的保险金为长期支付(亦称“年金”支付),如美、英、日等;极少数国家为一次性支付,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目前有132个国家进行了有关养老保险立法。  

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为“企业年金”)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其覆盖面较广,原则上适用于各类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其筹集办法是由政府根据支付费用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职工的承受能力,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具体提取比例和积累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实际测算后确定,并报国务院备案。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由企业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企业逾期不缴,要按规定缴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调整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缴费标准开始时可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3%,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工工资的调整再逐步提高。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收缴。  
    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它根据企业的经济能力而定,可以使职工在按国家规定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上再增加一些,有利于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发展企业生产。  
    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它由国家宏观指导,职工自愿参加,选择管理机构,目的是使职工退休后生活能够过得更好。  
   以上第一层次体现了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险权利,第二、三层次因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别,体现效率原则。第一层次采用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办法筹集基金,第二、三层次则采用完全积累办法,设立个人账户,所存款项及利息归个人所有。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随着该制度在我国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必将对世界养老保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退休后,凭个人帐户将储蓄性养老保险金一次总付或分次支付给本人。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随之转移。职工未到退休年龄而死亡,记入个人帐户的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应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继承人继承。实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在退休后生活得更好。它既扩大了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又有利于消除长期形成的保险费用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观念,增强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参与社会保险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加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对社会保险工作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还可以实行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挂钩的办法,以提高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上一页123下一页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