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差无人独善其身

来源:安全工程师    发布时间:2013-04-25    安全工程师辅导视频    评论

  委员为治理珠三角大气污染开九道“药方” 建议以联防联控机制改善空气质量
  最近一段时间,珠三角多个城市的上空连续多天被“霾”没。1月21日,据监测,珠三角62个站点中有超过七成的站点出现PM2.5超标,其中21个站点为中度污染,5个站点重度污染,PM2.5是灰霾的祸首。如果放任不理,PM2.5冲爆表距离我们并不远。
  针对珠三角空气质量的问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近日提交了名为《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改善珠三角大气质量》的提案,提案把脉了珠三角大气污染的原因,并给出了9道解决病征的方子。
  文/记者刘竞宇 
  病征:
  灰霾天气日数
  居高不下
  该提案认为,近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难题。其中,灰霾天气日数居高不下、以臭氧浓度为表征的光化学污染初露端倪、大气污染的区域性日趋明显。
  提案分析,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并呈区域性的原因包括四大方面,一是珠三角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高企、城镇化程度高导致工业和人口高度聚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出大气环境容量;二是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以及道路拥堵等因素,导致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成倍增加,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三是二次污染物影响程度大、范围广,但各地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和准入门槛,使得大气污染防控效率低下、效果较差;四是不利的天气情况在秋冬季节频现,城市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大幅提升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
  药方:
  联防联控治理
  区域污染
  该提案认为需要探索建立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以达到逐步改善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具体给出了9道“药方”。
  这9道“药方”包括在全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产业、环保政策和技术要求,实施统一的行政监管措施和统一的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细颗粒物四项总量控制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严格管控机动车污染排放,建立区域统一的机动车排放控制的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将大气PM2.5、VOCs和O3纳入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将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全部纳入禁燃区,禁止燃烧高污染燃料等措施。
  【委员观点】
  戴松林:控制新污染源 纳入环评审批条件
  参与该提案的省政协委员戴松林表示,虽然目前南方地区的灰霾天气没有北方严重,但前段时间广东的灰霾天气比以往同期都要多。
  戴松林介绍,参与此提案的委员有部分是环保方面的专家和教授,“在确定提案的主题后,他们分别在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展开调查,最后还融汇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空气质量方面的数据以及珠三角各地媒体的报道内容。”
  对于提案中提到的“要将大气PM2.5、VOCs和O3纳入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戴松林解释,要改善珠三角大气质量,需要坚持“控污+减排”双结合,在减排的基础上更需要严格控制新的排污源头。对于将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全部纳入禁燃区的提议,他坦承有难度,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创新科技的方式来实现。”
  许永锞:企业要转型升级 市民要节能减排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提交的这份提案,也引起了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气象局局长许永锞的关注。
  他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广东的灰霾日数的变化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特别是1980年~2007年,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大气环境治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灰霾天气也在快速增多,2007年达到最严重。” 他指出,在2007年以来,大气环境治理开始见成效,灰霾日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好势头,去年广东全省的灰霾平均天数为70多天,比治理前的140多天大幅下降。他认为,“这说明灰霾天气是可防可治。”
  对于灰霾的治理,许永锞认为,首先是企业要做好转型升级,减少排放;其次是省内各区域要一同治理,不能只由广州等大城市独力承担;三是市民百姓自身要注意做到节能减排,并要敢于监督排放量大的单位。
  许永锞最后呼吁,大气质量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要重视大气污染的问题,如果空气质量差,无人能独善其身。
  能见度这么差
  只是“轻度污染”?
  祸首是更细小的PM1和PM0.5
  本报讯 (记者杜娟)昨日的广州再度被灰霾笼罩,市民的感觉就是能见度差、呼吸不畅。但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却不像想象中那么差——29个监测点,大部分监测点均为“轻度污染”,仅有6个站点为“中度污染”。专家表示,是更细小的PM1和PM0.5细粒子浓度超标所致。
  广州空气质量发布系统,昨日下午6时的数据显示,全市29个监测点位,仅6个点位为红色“中度污染”,其余均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都为PM2.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著名灰霾专家吴兑表示,在他们昨日的监测数据中,范围属于比PM2.5粒子更小的PM1和PM0.5的两个细粒子指标。
  吴兑表示,他们曾使用了德国气溶胶粒子谱仪进行检测,而检测的结果显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的关系比较大。
  吴兑介绍,0.4~0.7微米的细粒子对灰霾的“贡献”最大,因为这个距离范围,正好是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会被散射或是被吸收,进而在视觉上产生霾。这些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是由矿物尘、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黑碳、硫酸和硝酸微滴等粒子组成。
  吴兑表示,无论是国内国外,对于粒径更小的PM1和PM0.5粒子,都还处于试验性监测状态,研究成果也有待进一步深化。

视频学习

我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我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我考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考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考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最近更新

社区交流

考试问答